跳至主要內容

土地共享計劃再接獲申請

落實愛國者治港 抓緊國家機遇

施榮懷會長(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會長)、各位嘉賓、各位專家、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日很高興出席港區省級政協委員聯誼會主辦的十四五規劃下大灣區雙循環合作討論會,和大家一起探討這個對香港未來經濟發展至為重要的議題。   大灣區作為香港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切入點   三月全國人大會議通過的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列出國家未來的發展目標、工作理念,以及重點任務,反映了國家對當前及未來國際局勢和國內發展的研判、回應和部署。十四五規劃表明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這是一項長期的發展戰略,以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及更安全的發展;而內需、科技和開放就是這個新發展格局的三大支柱。   香港的社會和經濟發展一直與內地的發展密切相連,國家發展戰略的演變必會催化出香港的經濟新局。內需方面,國家將以創新驅動有內涵的增長,而內地中產收入群不斷擴大,預計會由現時的大約四億人,增加至十年後的大約八億人,將會為內需提供持續的推動力。從經濟發展與企業經營的角度來看,這意味着香港要抓緊日益龐大和對質量要求不斷提升的內地市場。   科技方面,國家提出要自立自強,應對外部的壓制和打擊,透過構建完整的產業體系,減少對西方國家的技術倚賴,同時發展戰略性的新興產業,例如生命健康、新材料等,以支持經濟轉型,避免低水平的重複建設。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的發展戰略,在十四五規劃中亦有多處着墨。在雙循環的發展格局中,它是內、外循環的交匯點。對香港人而言,大灣區是香港進入國家內循環的最佳切入點,而科技創新就是走進內循環發展的快速通道。同時,香港是大灣區城市群中開放水平最高、生產要素最自由進出和具有最全面環球商業網絡的經濟體。香港要強化跳板、中介人、高增值服務平台、國際人才庫和資金池、試驗田、防火牆等角色和功能,促進與豐富內地市場與國際市場之間的對接和互動,引領大灣區先行一步,建立高水平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十四五規劃亦提到要促進內外貿法規、質量標準、認證認可等相銜接,就此,香港更有優勢發揮積極的角色。同時,特區政府會繼續與大灣區的其他城市合作,在制度和政策上不斷創新,務求令資金、人員等生產要素的雙向流動更為暢通。特區政府亦會透過不同計劃,協助港商及青年人把握大灣區發展的機遇,並以此促進香港的繁榮發展,為香港人提供一個更加廣闊的發展平台。   接下來,我會嘗試從產業的角度,以香港的金融服務、貿易和物流服務、創新科技以及專業服務為例子,簡單說說香港在大灣區建設中可發揮的作用。   金融服務   金融業是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強化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功能、國際資產管理中心及風險管理中心功能,以及深化並擴大內地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   「十四五」時期,不論是創科產業的發展,或是傳統產業的優化升級,都需要有高效、安全的金融服務來支持。多年來,香港一直是國家的國際金融中心,是內地企業可靠的境外融資平台,在協助國家推動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同時,亦都發揮了防範和化解各種風險的安全屏障作用,在這方面香港未來會繼續擔當重要的角色。   此外,綠色金融、財富管理、資產管理、保險服務等幾方面,大灣區為香港業界提供了龐大的發展機遇。在互聯互通方面,大灣區是即將展開的「理財通」的首站,可為區內居民提供便捷的跨境投資渠道。目前,三地監管機構正敲定實施細則,估計很快可以落實推行。在此順帶一提,「債券通」南向開通的細則亦已準備就緒,不久都可以推行。   貿易和物流服務   至於貿易和物流服務方面,香港是國際級的物流和供應鏈管理中心,十四五規劃支持香港提升航運和貿易中心的地位以及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完善的航線網絡、高效率的機場和簡易快捷的清關程序,令香港的空運業在世界首屈一指。香港在高端物流和供應鏈管理方面發展的前景廣闊,我們會努力推動現代貨運物流體系和多式聯運的發展,使香港在大灣區的現代物流體系中可發揮更積極作用。   此外,內地越趨蓬勃的跨境電商貿易亦會是物流業的增長點。這些發展不但能夠便利大灣區把貨物出口到海外,也能從世界各地進口優質產品,以滿足內地民眾日益提升的消費需求。   創新科技   發展創新科技是「十四五」時期首要和核心的任務。十四五規劃首次提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區域知識產權貿易中心,並首次把深港河套納入為粵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建設。   國際創新科技中心的關鍵之一是自主的原始創新,而原始創新主要源於基礎研究,是應用性研究和面向市場的產業技術研究之根源。基礎研究主要集中於大學和科研機構,香港擁有多間高度國際化的高等院校,當中更有五間名列世界一百強,是大灣區中基礎研究這個重要戰略資源的最強的城市。為了要進一步匯聚國際科研人才,特區政府已經出台了不同措施,例如傑出創科學人計劃、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博士專才庫計劃,同時我們亦鼓勵更多本地大學生參與和創科相關的實習和全職工作,從而培養更多創科生力軍,建立有利創科發展的生態環境,爭取在香港進行產品開發和試產工作。此外,我們亦出台了不同措施,推動香港再工業化,爭取先進製造業落戶香港。   事實上,香港在創新科技發展方面還有其他兄弟城市難以比擬的優勢,包括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完善的知識產權保障制度及簡單低稅制。香港與大灣區內兄弟城市可以透過優勢互補,加強區內的產學研協同發展,打造貫通上、中、下游的創科產業鏈,為國家的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的同時,亦為香港經濟開拓更大的發展空間。   專業服務   十四五規劃提出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而香港在包括法律、會計、建築、工程管理等專業服務領域具有競爭優勢,再加上擁有遍及全球的商貿網絡,可以提供國際一流的專業服務,除了協助內地企業「走出去」外,也能促進國標與國際標準的對接,促進外循環的發展。   除此以外,十四五規劃提出支持香港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解決爭議服務中心,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特區政府會與相關業界和其他持份者一起努力,充分發揮香港在相關服務的獨特優勢,並會繼續在相關的範疇提升競爭力,以支持和配合國家的發展。   結語   各位朋友,國家正朝着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邁進,經濟持續較快發展,中產消費群不斷擴大,產業亦不斷變革升級,意味着香港有機會參與的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機會很多。   香港要抓緊這些機遇,必須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的方針,維護好《憲法》和《基本法》就特區所規定的憲制秩序,落實好維護國家安全和「愛國者治港」等相關的法律制度和執行機制,保持社會和政治穩定安全,讓「一國兩制」的實踐行穩致遠,讓香港更好融入國家的發展大局,在為國家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也為我們的經濟創造新的發展動力,讓經濟和民生可以不斷提升。   最後,我祝願今日的研討會圓滿成功,各位朋友身體健康、事業宏達。多謝大家!   (以上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5月7日出席十四五規劃下大灣區雙循環合作討論會的致辭全文)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5/20210507/20210507_211847_27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此網誌的熱門文章

研究人才庫參加資格擴闊

創新科技署公布,擴闊研究人才庫參加資格,具特別認受性非本地院校的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相關學科學士和碩士畢業生也可參與,但他們必須是香港永久性居民或獲准在港工作人士。   具特別認受性非本地院校指的是在最新Quacquarelli Symonds世界大學排名榜、世界大學學術排名或倫敦時報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榜中就STEM相關科目位列前100名的院校。   研究人才庫以往資助合資格公司或機構聘用最多四名本地大學或具特別認受性非本地院校STEM相關學科博士畢業生,或本地大學STEM相關學科學士或碩士畢業生,進行研發工作。   計劃為持有學士、碩士或博士學位的研究人才分別提供每月最高18,000元、21,000元或32,000元津貼,聘用期最長36個月。所有在香港進行研發活動的科技公司,以及獲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進行研發項目的機構均可申請。                                                                   查詢可致電3655 5678或發電郵聯絡創新及科技基金秘書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3/20210302/20210302_115329_17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亞洲金融論壇探討經濟新格局

第14屆亞洲金融論壇今日開幕,逾5,000名來自70多個國家和地區具影響力的政策制訂者、金融翹楚、商界領袖、經濟學家、投資者和企業家出席,首次以網上形式參與論壇,探討金融、投資、營商等在環球經濟新格局下的機遇和挑戰。   論壇為期兩日,由特區政府與貿易發展局合辦,今年主題為「重塑世界經濟新格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開幕環節致辭時指出,面對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的挑戰,香港的根基依然穩固。   她指出,香港金融系統一直表現穩健強韌,金融市場包括聯繫匯率制度繼續運作有序,本地資本市場流動性強勁。   她表示,香港既是中國的國際金融中心,也是世界主要金融城市之一,具有獨特優勢,香港在疫情過後續有龐大機遇。   林鄭月娥指,特區政府正致力在粵港澳大灣區擴大人流和資金流,以創造新的市場和商機,跨境理財通讓大灣區居民跨境投資區內銀行銷售的理財產品,而大灣區內有眾多潛在投資者,對國際金融機構甚具吸引力。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在主題討論環節擔任主持,與出席論壇的重量級政策制訂者和國際組織領袖討論金融服務業在推動經濟復蘇方面的角色,以及在經濟新形勢下金融服務的機遇。   參與嘉賓包括盧森堡財政部長皮埃爾‧格拉美亞、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行長兼董事會主席金立群、伊斯蘭開發銀行行長Bandar M H Hajjar、新開發銀行行長馬可、歐洲投資銀行副主席Teresa Czerwińska、愛爾蘭財政部國務部長肖恩‧弗萊明。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羅默發表主題演說,剖析當前全球經濟形勢,探討開拓嶄新和可持續增長的路徑,乃論壇首日另一重點環節。   金融科技專區、FintechHK初創專區和InnoVenture專區今年以虛擬形式設立,結合全球投資機遇專區網上平台,以虛擬展覽形式讓本地和海外國際金融機構、科技企業、初創公司和投資促進機構展示金融創新和嶄新商業意念的發展趨勢,以及各地不同界別的投資機遇。   論壇設網上投資項目對接會、爐邊談話等環節,讓投資者和業界人士尋求合作機會。   本屆論壇並首度推出「明日對話」環節,探討疫情對銀行、保險、金融科技等行業的影響,以及有關行業前景。 http://dlvr.it/Rqr0fj

安心出行新增儲存電子針卡功能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表示,「安心出行」流動應用程式推出新功能,讓市民儲存新冠疫苗接種紀錄或病毒檢測紀錄。此外,使用蘋果手機的「智方便」用戶也可在下載電子針卡時選擇新增功能,將針卡二維碼收納於電子錢包。   在「疫苗氣泡」下,市民可能需要不時出示疫苗接種紀錄。除攜帶紙本針卡,市民可更新「安心出行」至2.0版本,並使用新增的電子疫苗接種及檢測紀錄功能,透過掃描紙本或電子針卡二維碼儲存有關資料,方便日後展示。新功能同時適用於儲存電子檢測紀錄。   資科辦指,針卡二維碼採用數碼簽署技術,資料不能被竄改,以保資料真確無誤。市民須妥為保管紙本、電子針卡及二維碼,切勿隨便傳給他人或在社交平台分享。   為保障用戶紀錄和個人資料私隱,用戶每次均須使用開啟手機的生物特徵驗證或密碼,以打開新增功能內的電子針卡或檢測紀錄;首次使用新功能前須確認相關條款。   資科辦重申,「安心出行」無須用戶登記,也沒有追蹤功能。使用新功能儲存在程式內的電子針卡與個人出行紀錄一樣,只存於用戶手機,不會備存到政府或其他系統。用戶也可隨時更改或刪除程式中的電子針卡或檢測紀錄。   資科辦已就新功能徵詢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意見,確保符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規定,市民可安心使用。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6/20210601/20210601_141555_87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