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主要內容

文章

顯示從 7月, 2021 起發佈的文章

許正宇明赴滬出席陸家嘴論壇

教育局宣布與教協終止工作關係

教育局今日宣布,全面終止與教育專業人員協會的工作關係。該局指,教協近年的言論和行徑往往與教育專業不符,本質上與政治團體無異。     教協自稱教育專業團體,局方過去數十年讓它與其他教育專業團體一起參與討論、協調和進行一些教育相關工作。然而,該會近年不但積極參與民陣和支聯會活動,並曾推動教師罷課,將政治滲入校園,而在社會動亂事件中,部分學生甚至教師受影響參與暴力及違法活動,教協並沒有發揮教育專業的作用,加以教導及勸止,反而推波助瀾,實有違教育宗旨,犧牲學生福祉。    教育局不能再視該會為教育專業團體,現宣布四項決定。其一,教育局不會與教協或其代表舉行任何正式或非正式會議,也不會再就教育議題諮詢其意見。   其二,局方暫時不會處理該會轉介的個案或提出的關注,有關人士可直接聯絡教育局、相關學校或團體等。   其三,局方會全面檢視轄下的諮詢組織和相關教育團體,如有教協成員以該會代表身分出任委員或其他崗位,局方會考慮終止其任期、不承認其委員或成員資格、拒絕其參與有關會議或為此進入教育局的辦公大樓。   其四,原則上,教育局不再承認教協為教師舉辦的培訓課程,因此學校不應將教師在今日之後參加該會的課程,計算在每三年150小時的專業發展活動內。   教育局指出,教育專業團體應秉持專業,幫助教師發揮專業精神,協助莘莘學子明辨是非,守法循規,匡扶他們行正路。然而,教協不但沒有履行使命,反而以教育專業團體作包裝,實際上推動政治倡議,例如在「佔領中環」事件中製作教材,內容包括公民抗命,供全港教師用以教授學生;又發起全港教師罷課罷教,將政治行動帶入校園;最近更公然傳播美化黑暴的書籍。凡此種種,不勝枚舉。教協聲稱是教師工會,會員應觀其言論和行徑,深思該會是否真正能代表自己。     教育局期望所有教育專業團體都恰如其分地履行其教育使命,局方會繼續與名副其實的教育專業團體通力合作,為本港教育正本清源,做好培育年輕一代的工作。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31/20210731_171352_21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內地澳門較有條件與香港恢復通關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香港與外地通關與否,須建基於信心和安全。環顧全球情況,內地和澳門的疫情相對穩定,較有條件與香港恢復跨境往來。   邱騰華今日會見傳媒時說,本港已逾50日沒有錄得本地確診個案,反映政府在病毒測試、個案追蹤等工作均較之前嚴謹和有效,而市民也合作遵守社交距離要求,加上逾四成合資格人口已接種首劑新冠疫苗,均有助本港建立免疫屏障。   他指,內地和澳門與香港在經濟和民生等方面關係密切,相關政府部門一直努力探討三地通關安排,希望盡早達成。   至於香港與新加坡的航空旅遊氣泡,邱騰華表示,雙方原定的啟航標準維持不變,但新加坡政府表示仍要檢視當地疫情再作決定,香港難以強求。   另郵輪「公海遊」今日復航,邱騰華說,所有船員和乘客均須符合防疫規定方可登船,郵輪上人群管理和防疫措施也有所加強,而且郵輪只限於香港周邊海域航行後返港,其間不停留其他港口,因此風險與岸上大致相同。   他期望郵輪「公海遊」給予乘客愉快和安全的旅遊體驗,並為重啟旅遊業開展新一頁。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30/20210730_193419_76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訪嶺南大學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到訪嶺南大學,了解學校如何推動社會認識和應用樂齡科技及數碼媒體創作學習,並聽取學校最新發展。   林鄭月娥參觀嶺大賽馬會樂齡科技體驗館內與醫、食、住、行相關的樂齡科技產品,之後到動畫及數碼藝術多媒體中心,了解中心如何鼓勵和推動學生利用數碼設備創作。   她並聽取嶺大團隊講解如何推動學生及教職員善用科技和跨界別合作回應社會需求,例如創作可重用全透明過濾口罩和輪椅把手感應系統。   林鄭月娥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首次提及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她相信嶺大可利用自身優勢,在推動文化交流作出貢獻。她又鼓勵嶺大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機遇,推動院校發展,同時為大灣區培育更多人才。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30/20210730_181948_18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本財政年度首三月錄赤字305億

政府公布,本財政年度首三個月開支1,440億元,收入1,135億元,錄得赤字305億元。   政府表示,錄得赤字的主因是薪俸稅和利得稅等主要收入大多在財政年度後期收取。   截至6月底,財政儲備為8,973億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30/20210730_171429_35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次季經濟預估增長7.5%

政府統計處公布,根據預先估計數字,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年上升7.5%,主因是內部及對外需求均明顯增加。經季節性調整後,此季本地生產總值按季實質下跌1%。   第二季私人消費開支按年升6.5%;政府消費開支繼首季升7%後,次季較去年同期升2.9%。   同期本地固定資本形成總額按年升23.7%,升幅明顯高於首季的4.8%;貨品出口總額升20.3%,貨品進口升21.4%;服務輸出和輸入分別升2.6%和8.4%。   政府表示,隨着環球經濟改善及本地疫情減退,香港經濟邁進復蘇之路,實質本地生產總值繼首季按年擴張8%後,第二季續見7.5%的顯著增長。今年上半年合計,實質本地生產總值按年增7.8%。經季節性調整後,第二季實質本地生產總值較上季微跌,主要反映貨物出口在第一季增長異常強勁後略為放緩。   第二季經濟復蘇未見平衡。雖然貨物出口表現強勁並超越2018年同期的高峰,但旅遊業在環球疫情影響下仍然停頓。此外,消費相關活動雖呈進一步改善,惟仍明顯低於衰退前水平。因此,社會應更廣泛接種疫苗,為經濟全面復蘇創造條件。   政府分析指,受環球需求轉強支持,整體貨物出口按年強勁擴張,服務輸出則回復溫和升幅。本地方面,受惠於疫情減退和勞工市場改善,私人消費開支增長加快。隨着營商氣氛好轉且比較基數偏低,整體投資開支也加速增長。   政府預期,環球經濟復蘇在短期內會繼續支持香港貨物出口,但增幅或較2021年上半年的強勁表現放緩。服務輸出料持續增長。   然而,更具傳染性的2019冠狀病毒病變種病毒在全球多地傳播,環球經濟前景未定。中美關係、地緣政治局勢、主要央行貨幣政策立場變化等風險因素也值得關注。就本地而言,疫情穩定及消費券計劃將有助刺激消費氣氛,為消費相關行業帶來支持。   第二季本地生產總值的修訂和更詳細統計數字將於下月13日公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30/20210730_164125_41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科學館展覽揭彼思動畫奧秘

科學館明日起舉行全新專題展覽「彼思動畫的科學秘密」,讓觀眾一睹彼思電影的製作過程,深入了解美術人員和電腦科學家如何結合藝術和科技,創作多部膾炙人口的精彩動畫。   展覽將呈現彼思動畫製作過程中八個技術程序,包括建構模型、建立骨架結構、建構表面、布景與攝影、角色動作製作、模擬、燈光和成像製作。   市民既可與一眾深受歡迎的彼思電影角色塑像合照,也可透過逾50組互動展品、實物模型和錄像節目,親身體驗動畫製作流程中不同崗位和工作,例如化身動畫師和燈光師,為角色調校姿勢和燈光效果。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表示,該展覽以全新角度,展示彼思動畫在成功背後,如何巧妙融合科學、科技、工程、藝術和數學(STEAM)概念,創造生動可愛的角色和迫真場面。   展覽於科學館地下展覽廳舉行,展期至12月1日。市民須透過展覽網頁預約入場時間,即日起接受登記。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9/20210729_213839_69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林鄭月娥訪生物科技初創公司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到訪火炭一家本地生物科技初創公司,了解特區政府和香港科技園公司近年如何支援先進製造業,推進本港再工業化發展。   林鄭月娥由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陪同,參觀該生物科技公司設於火炭廠房的研發設施和自動化生產線,並聽取負責人員介紹其研發項目和產品商業化進度。   該初創為科技園公司的夥伴公司,研發的便攜式檢測儀器只要把微量樣本放在細小的晶片上,在15分鐘內便能檢測出特定病毒,方便醫護員即場檢測,及早診斷。   該初創曾獲創新及科技基金逾1,800萬元資助,其中約1,200萬元來自去年中推出、以配對形式資助的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該公司會進駐科技園公司在將軍澳工業邨興建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增加生產線,把研究成果投入工業化生產,項目預計明年落成。   林鄭月娥表示,香港的再工業化需由原創研發和先進科技推動。為配合此發展方向,科技園公司近年致力為科技企業及初創提供支援,並在工業邨發展精密製造中心、醫療用品製造中心、先進製造業中心、微電子中心作配套設施,合共投放逾90億元,協助推動智能生產。   她指,本屆政府推動香港創科發展不遺餘力,積極在基建、土地、資金、技術、人才、科研、開放數據等提供支援,並一直鼓勵以新技術和智能生產為基礎的先進製造業在港發展。   她深信以香港雄厚的科研實力,加上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龐大機遇,再工業化會為香港的經濟尋找新的增長點和創造優質的就業機會,提升競爭力。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9/20210729_202729_21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專項基金分段擴資助地域與金額

工業貿易署明日起推出措施優化發展品牌、升級轉型及拓展內銷市場的專項基金,擴大資助地域範圍,而企業累計資助上限和獲批項目上限均會增加。   專項基金資助地域範圍會由20個已與香港簽署自由貿易協定的經濟體,分三階段擴展至37個已與香港簽署自貿協定或促進和保護投資協定的經濟體。   第一階段措施明日生效,資助地域範圍會擴至日本和韓國,而每家企業的累計資助上限會由400萬元增至600萬元。   工貿署表示,措施有助企業利用投資協定提供的更佳保障發展多樣化市場。署方也計劃提供更多資助,讓企業抓緊國家雙循環發展策略的機遇。   查詢可致電2788 6088聯絡專項基金秘書處。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9/20210729_180426_48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聶德權訪統計處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今日到訪政府統計處,了解人口普查服務中心的工作,並為同事打氣。   聶德權聽取處長陳萃如介紹統計處有關2021年人口普查工作的最新情況,得悉疫情下眾多市民選擇填報網上問卷。他隨後前往人口普查服務中心,了解當值同事進行電話訪問、解答市民查詢、預約面談訪問等工作。   他欣悉政府統計處安排服務中心為本港的巴基斯坦、印度和尼泊爾裔人士提供烏爾都語、印度語、旁遮普語和尼泊爾語的即時傳譯服務,協助少數族裔人士完成人口普查問卷,並在油尖旺、深水埗等六區設服務中心,為有需要人士提供即時傳譯服務和進行訪問。    聶德權表示,十年一度的人口普查規模龐大,為香港的未來發展提供重要的統計資料,有助政府制定政策、規劃全港和地區社會服務和設施等,數以千計的人員正全力投入這項重要工作。   部門人員在疫情下外出執勤,為此悉心籌劃,聶德權向各同事致意,呼籲市民支持部門的工作。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9/20210729_151603_647.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中外文藝交流 香港肩負重任

何世柱先生(至樂樓藝術發揚(非牟利)有限公司主席)、何氏家族各位成員、各位嘉賓、各位朋友:     我非常榮幸能再次以行政長官的身分,見證何氏家族再次捐贈至樂樓書畫藏品予特區政府。有別於2018年的捐贈在禮賓府進行,我們今日身處經擴建的香港藝術館,更突顯至樂樓藏品對香港文化藝術發展的重要性,也令出席的人士可以更近距離欣賞藝術館內展示的至樂樓藏品。     自從三年前我代表特區政府和廣大市民,接受至樂樓藝術發揚(非牟利)有限公司捐贈的355件中國書畫後,這個豐富的藏品便交由香港藝術館永久收藏和策展,供公眾觀賞。康樂及文化事務署至今已經在香港藝術館為至樂樓館藏舉辦過兩次書畫展,並以主題形式出版藏品小冊,日後更會完成一系列三冊藏品圖錄的出版工作,讓書畫愛好者可以珍藏和欣賞。今年年底,這批珍品的其中50多組,將會成為香港藝術館外借的展品,遠赴法國,在巴黎賽努奇亞洲藝術博物館展出,當中包括歷史價值極高的「明遺民」書畫,不但能讓海外觀眾認識至樂樓,欣賞至樂樓主人何耀光先生的風骨與品味,更可以彰顯香港作為促進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平台。     藝術館接收這批書畫至今剛滿三年。這段期間特區政府恪守傳承歷史文化的使命,致力推動文化藝術發展,期望不負何氏家族所托。其中,我在去年的施政報告中提到,科技將會為藝術和創意產業帶來新機遇。康文署在疫情期間,推出了一站式的網上寓樂頻道,市民可以安坐家中欣賞各種文化藝術表演節目,亦能瀏覽藝術品,體驗新科技帶來的便利。香港藝術館亦發揮不斷創新的精神,以紀錄片形式介紹如何欣賞明清古畫,並且專為至樂樓藏品製作動畫,讓藏品可以走進大眾的視野,不受疫情阻隔。相信日後藝術與創新科技的融合,會為市民大眾帶來更多新的體驗。     今日,特區政府非常榮幸再次獲得至樂樓藝術發揚(非牟利)有限公司慷慨捐贈。這次捐贈不但延續何老先生弘揚國粹的高尚情操,體現私人收藏家與特區政府的同心同德,更彰顯何氏家族對特區政府的信任。我深信今天捐贈的八件書畫,與三年前的珍品一樣,不但能豐富藝術館的館藏,更有助提升香港作為國際文化之都的地位。香港史上最大的文化建設---西九文化區來年將有多項設施相繼落成啟用,包括萬眾期待的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本地文化藝術界定會另有一番全新氣象。未來香港藝術館會與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合作無間,從不同角度弘揚中國文化藝術,包括與海內外的藝術愛

政府委任審查員調查壹傳媒事務

(可按這裏收看整個會見傳媒的手語翻譯短片。)   政府引用《公司條例》委任審查員,調查壹傳媒有限公司的事務,包括其高層人員有否作出欺詐行為和有否履行應有責任,以至該公司借貸和管治事項,審查員將在六個月內提交最終報告。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會見傳媒時指,他已根據《公司條例》第841(2)和(3)條賦予的權力,委任陳錦榮為審查員,有關調查會就八個事項得出結論並作出報告。   第一,壹傳媒事務是否正以或曾以不公平地損害成員的利益、意圖欺詐該公司債權人或為任何欺詐或非法目的方式處理。    第二,壹傳媒高級人員有否按其個人利益處理公司事務,而導致公司的公眾股東蒙受損失。   第三,壹傳媒高級人員是否涉及對公司成員或債權人作出欺詐、失當或其他不當行為。   第四,壹傳媒有否向股東作出全面、充分和及時的披露。   第五,壹傳媒高級人員是否沒有履行應盡責任,或履行職責時有所疏忽。   第六,壹傳媒及其前主席之間的借貸和還款是否真實、按公平原則和正常業務需要進行。   第七,壹傳媒作為上市公司,其管治是否健康。   最後,按照相關條例,財政司司長若要對任何壹傳媒董事作出申請取消資格令,是否符合公眾利益。   陳茂波表示,在引用法定權力作出委任時,已檢視壹傳媒相關事務的事實和情況,其中多個事項令人關注。   首先,壹傳媒於5月26日的公告中聲稱,公司流動資金充裕,可應付由4月起18個月的運作,但當保安局局長6月17日凍結其三間子公司約1,800萬元銀行結餘,壹傳媒在不足一星期內宣布其中一間主要子公司的出版業務需要終止。   該公司也未能依照上市規則公布其初步年度業績,其後在7月22日作出公布,首次披露公司於4月1日提前向前主席及主要股東償還1.5億元貸款,令公司現金結餘驟減。根據壹傳媒過往年報,有關貸款應該尚有相當長時間才到期。   再者,壹傳媒高級人員於4月被控與使用一幅屬其子公司擁有用地有關的欺詐罪。此外,在去年底與今年中,壹傳媒三間子公司及其高級人員因涉嫌觸犯《香港國安法》之下數項嚴重罪行被控。   陳茂波表示,上述情況使人懷疑壹傳媒事務是按照其高級人員的個人利益處理,並因此令公眾股東蒙受損失,有關情況也令人非常關注壹傳媒是否出現嚴重管理失當。   基於公眾利益,政府有必要引用法定權力委任審查員,以調查壹傳媒的

引入機械人科技 促進智慧政府發展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今日出席促進機械人科技應用創新比賽頒獎典禮。他讚揚參賽的政府部門隊伍敢於創新,勇於開拓新領域,為公共服務注入新思維和新動力,推動智慧政府發展,令市民受惠。   薛永恒致辭時表示,政府一直鼓勵引入創新科技提升公共服務,達致便民利民。機械人技術是香港的重點研發範疇之一,發展潛力非常巨大,技術應用層面廣泛。這次由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舉行的比賽將機械人技術與公共服務接軌,透過支援方案的概念驗證,提供場景測試技術,加快機械人技術在部門實際應用。   他鼓勵政府同事和業界善用資科辦的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機電工程署的機電創科網上平台,提出更多創新方案,加速智慧政府發展。   比賽吸引13個政策局和部門參加,合共提交38份創新方案。評審委員會甄選十個入圍方案,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把方案與本地科技業界配對,進行六個月概念驗證。最終評審委員會聽取十強隊伍介紹概念驗證的過程和結果後,選出各獎項得主。   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林偉喬指,智慧政府創新實驗室會推動各獲獎方案在政府內試用,提升公共服務的質素和效率,讓市民感受創科為公共服務帶來的嶄新、便利體驗。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8/20210728_181443_22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博物館展覽重溫香港普及文化

文化博物館7月28日起舉辦展覽「瞧潮香港60+」,聚焦二次大戰後至2000年代初本港流行音樂、電影、電視和電台廣播節目發展,旁及漫畫和玩具,承傳多元文化,參觀者可從中尋找本港的發展軌跡。   有關展品逾千件,包括演員蕭芳芳60年代粵語歌舞片所穿迷你裙;歌手許冠傑1978年獲頒的半斤八両白金唱片;已故歌手梅艷芳、張國榮、羅文的的舞台服飾;Beyond樂隊已故主音歌手黃家駒首支木結他。   此外,1973年度首屆香港小姐競選的入場券、電影海報設計師阮大勇的電影海報手稿、設計師靳埭強的海報作品等均在展出之列。    「瞧潮香港60+」開幕典禮今日舉行,文化博物館館長(特別職務)吳雪君在早前新聞界預展上表示,流行文化是日常生活一部分,展覽聚焦電影、電視等大眾媒介,參觀者可從中尋覓個人回憶。   展覽屬常設性質,市民可免費參觀。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7/20210727_195248_54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內地高校錄取港生結果周四公布

教育局表示,已報名內地高校招收香港中學文憑考試學生計劃的學生,可於星期四至下月7日登入指定網址,查閱錄取結果或申請補錄。   院校將按第一至第四志願分批公布首輪錄取結果,第一志願錄取結果率先於星期四公布,第二志願星期六公布,第三、第四志願分別下月1日和2日公布。   如學生達最低錄取要求但首輪未獲錄取,可於下月2日下午4時至下月4日下午4時在網上遞交補錄志願。   獲院校首輪錄取或補錄的學生9月1日前會收到入學通知書,詳情可瀏覽教育局網頁。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7/20210727_112400_65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積極推動創科發展

鄭李錦芬總裁(團結香港基金總裁)、張副理事長(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常務副理事長張曉强)、盧副秘書長(深圳市委副秘書長、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盧文鵬)、王司長(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高技術司副司長王翔)、郭副院長(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常務副院長郭萬達博士)、各位嘉賓、各位專家、各位現場和線上的朋友們:   大家好!我今天非常高興出席由團結香港基金、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及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聯合舉辦的港深生物科技合作報告發布會。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而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是其中一項重點工作。國家早前通過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鼓勵香港加強與大灣區內其他兄弟城市的創科合作,充分發揮優勢互補,更把深港河套納入為粵港澳四個重大合作平台之一,充分反映中央對香港創科的重視。   生物科技方面的研發,一直是香港創科領域的其中一個強項。香港的大學在生物醫藥和醫療科技範疇的研究根基深厚。兩所大學的醫學院均設有臨床試驗中心,在進行臨床試驗和與跨國製藥公司合作方面往績驕人。今天出席三方專家學者討論環節的徐立之教授和盧煜明教授都是生物科技領域的專家,在這方面的研究工作貢獻良多。   我們會憑藉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支持,以及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多項自身優勢,包括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制度、國際級的金融服務等,繼續積極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務求在外循環及內循環兩方面都能發揮香港所長,服務國家所需。   外循環方面,我們的創科旗艦項目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成功吸引了一批世界級的科研機構落戶香港,有助香港發展成為環球科研合作中心。首兩個平台分別聚焦於醫療科技,以及人工智能和機械人科技。首批20間研發中心已完成實驗室裝修工程,而且已經開始陸續啟動;其餘七間研發中心也會於今年稍後時間陸續啟動。聚焦於與醫療科技相關的Health@InnoHK創新平台,有助進一步推動在香港進行大規模的臨床醫學研究,促進相關研發合作。   此外,我們也正全力發展位處落馬洲河套地區的港深創新及科技園,以聯繫全球頂尖的科技企業、研發機構和高等院校到來這裏,跟我們一起重點研究,把這個地方發展成為一個科研基地。   港深創科園會優先發展包括醫療科技在內的六個創科領域。目前,港深創新及科技園有限公司正進行詳細設計,並將盡快展開

審視學額變化 續與學界溝通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表示,當局會收集新學年公營中小學學生數據,與學界保持溝通,以應對學生人口變動問題。   楊潤雄今日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時說,最新數據有待9月新學年開課,其中跨境學生情況要視乎何時通關。他指,學額空缺如屬長遠和結構性問題,當局會設法解決,其間會與學界商討並及早準備。   被問及浸會大學要求學生須修讀國家安全教育,楊潤雄表示贊同,指《港區國安法》第十條列明院校有責任推廣國安教育。他支持院校按法律要求,以各自方式履行責任。   至於教師網上發言涉及港隊運動員在奧運賽事的服飾事宜,楊潤雄說,當局如接獲投訴會按程序處理,他不會公開評論事件。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6/20210726_180327_09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訪教育大學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到訪教育大學,了解教大如何推動知識轉移,將學術研究和專業知識投入社會和教育發展,並與校方討論院校最新動向。   教大透過科技和創意理念,把學術和專業知識轉化成嶄新的服務和產品,帶動教育多元發展。學系代表各自向林鄭月娥介紹其成果,包括容易閱讀的方格樂譜、幫助家長在家訓練有特殊教育需要子女的行為治療遙距訓練應用程式,以及有助建立國民身分認同和良好品格的中國歷史人物動畫。此外,她也聽取科學和環保教育以及相關研發項目的介紹。   林鄭月娥樂見教大積極推動師生應用知識和研究成果。她指出,教大研發的項目屢於公開和國際比賽中獲獎,且能應用於教育和其他範疇,惠及學生和大眾,令人鼓舞。   她又說,教大是教育工作者的搖籃,期望該校不斷求進,培育德才兼備、有熱誠、有國家情懷的教師,為社會培育下一代。   隨着香港透過粵港澳大灣區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她鼓勵教大善用專業優勢,為大灣區培育教育人才。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6/20210726_172408_62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6月出口貨值按年升33%

政府統計處公布,6月本港整體出口貨值按年升33%,進口貨值升31.9%,錄得有形貿易逆差405億元,相等於商品進口貨值9%。   6月份商品整體出口貨值為4,066億元,進口貨值為4,471億元。   經季節性調整的數字顯示,今年第二季與首季比較,商品整體出口貨值下跌1.9%,進口貨值則上升1.7%。   政府表示,6月份商品出口貨值繼續強勁增長。輸往內地、美國和歐盟的出口增速加快,輸往其他亞洲市場的出口也見不同程度的升幅。今年上半年的商品貿易總額達47,486億元,較2018年同期高位超出13%。   展望未來,外圍環境改善,短期內應繼續支持香港的出口表現。然而,近期一些主要市場變種2019冠狀病毒感染數字急增、中美關係發展和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仍值得關注。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6/20210726_163854_37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香港學生物理數學奧林匹克奪奬

兩隊由香港學生組成的隊伍分別參加第51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和第62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取得驕人成績。由於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兩項比賽透過在線監督舉行。   國際物理奧林匹克本月17日至24日舉行,由立陶宛維爾紐斯主辦,來自76個國家或地區約370名學生參加。香港隊奪得三面金牌和兩面銀牌,屬近年最佳成績。金牌得主為國際基督教優質音樂中學暨小學學生陳子峻、高主教書院學生鄭逸朗、拔萃男書院學生劉思進,喇沙書院學生蔡蔚正和優才(楊殷有娣)書院學生梁振鋒則獲銀牌。   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由俄羅斯聖彼得堡主辦,本月14日至24日舉行,來自107個國家或地區619位學生參加。香港隊奪得一金、三銀、一銅。拔萃男書院學生徐子豐贏得金牌,銀牌得主為聖保羅男女中學學生朱卓熹、拔萃男書院學生梁譽曦、英華書院學生游証恩,聖保羅男女中學學生賴煒諾則奪得銅牌。   教育局局長楊潤雄祝賀香港隊在兩項賽事中表現卓越,指他們於國際比賽取得佳績,不單反映學生在物理學和數學的才華,也展示他們在科學、科技、工程和數學(STEM)的解難能力及非凡創造力。   他說,局方除設立資優教育基金,為資優學生提供多元化校外進階學習課程外,也更新課程及提升學生能力,加強教師專業發展。政府致力推動STEM教育,培育多元創科人才,學生需抓緊香港融入國家發展的機遇和開拓國際視野,發揮才能,盡展所長。   參加兩項比賽的香港代表隊成員在香港選拔賽表現優秀,完成香港資優教育學苑的增益課程後獲選代表香港出賽,費用由教育局全數資助。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5/20210725_123458_33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職津申請下月起可透過智方便遞交

過去一年,各地社會或經濟分析的論者都眾口一詞指出,環球疫情令到大中小企業機構加速數碼轉型;在個人層面,老中青幼,從日常餐飲速遞、網購、叫車、上網課等等,都已增加使用各式數碼服務。近期的消費券登記,讓更多市民熟習使用「智方便」和電子錢包的功能。不同的政府部門都與時並進,致力推出能夠方便市民的電子服務。其中,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將於下月起推出透過「智方便」填表交表的省時服務。   職津申請可利用「智方便」   職津處於2019年9月起已推出網上申請服務,以便利職津申請人遞交申請及向職津處提供補充文件。為進一步便利申請人及減省處方處理申請的時間,職津處會分階段加強職津計劃網上申請服務,第一期新功能將於今年8月2日推出,當中包括:   -   職津申請人只要登記「智方便」戶口1,便可使用電子預填表格;   -   在升級至「智方便+」2後,職津申請人可以數碼簽署電子預填表格即時在網上遞交申請;及   -   職津申請人可以在網上查閱他們已遞交的職津申請及查閱負責處理申請的個案主任的姓名及聯絡方法,以及下載透過電子方式遞交的申請等。   除常設的紙本預印申請表格外,職津處會根據申請人對上一次的成功申請準備一份電子預填表格,方便他們遞交新一輪申請。如申請人的住戶情況維持不變,申請人只需在網上更新部分資料,提供新一輪申請的住戶入息、工時及資產證明即可,操作更為方便。第一期優化措施推出後,申請人可使用「智方便+」數碼簽署電子預填表格及即時在網上遞交申請,大大省卻列印、簽署及郵寄所需的程序及時間。職津申請人更可通過「智方便」隨時隨地下載申請紀錄和查閱負責處理申請的個案主任姓名及其聯絡方法以查詢申請進度等。   職津處並計劃於今年12月推出優化職津計劃網上申請服務第二期新功能,包括讓申請人在網上撤回已提交的申請、更改已提交的資料,以及提出覆核/上訴申請等。   改善職津計劃的措施   政府近年就職津計劃落實了多項改善措施,包括放寬申請資格、兩度大幅增加津貼額及容許申請住戶合併所有住戶成員的工時以獲取較高額津貼等。截至2021年6月底,職津計劃有超過59,000個活躍住戶(涉及超過19萬人),較2018年落實改善措施前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即職津的前身)受惠戶數(27,600個)增加超過一倍。在2020至21年度,用於發放職津的年度開支約17億7,000

職津申請下月起可透過智方便遞交

過去一年,各地社會或經濟分析的論者都眾口一詞指出,環球疫情令到大中小企業機構加速數碼轉型;在個人層面,老中青幼,從日常餐飲速遞、網購、叫車、上網課等等,都已增加使用各式數碼服務。近期的消費券登記,讓更多市民熟習使用「智方便」和電子錢包的功能。不同的政府部門都與時並進,致力推出能夠方便市民的電子服務。其中,在職家庭津貼辦事處將於下月起推出透過「智方便」填表交表的省時服務。   職津申請可利用「智方便」   職津處於2019年9月起已推出網上申請服務,以便利職津申請人遞交申請及向職津處提供補充文件。為進一步便利申請人及減省處方處理申請的時間,職津處會分階段加強職津計劃網上申請服務,第一期新功能將於今年8月2日推出,當中包括:   -   職津申請人只要登記「智方便」戶口1,便可使用電子預填表格;   -   在升級至「智方便+」2後,職津申請人可以數碼簽署電子預填表格即時在網上遞交申請;及   -   職津申請人可以在網上查閱他們已遞交的職津申請及查閱負責處理申請的個案主任的姓名及聯絡方法,以及下載透過電子方式遞交的申請等。   除常設的紙本預印申請表格外,職津處會根據申請人對上一次的成功申請準備一份電子預填表格,方便他們遞交新一輪申請。如申請人的住戶情況維持不變,申請人只需在網上更新部分資料,提供新一輪申請的住戶入息、工時及資產證明即可,操作更為方便。第一期優化措施推出後,申請人可使用「智方便+」數碼簽署電子預填表格及即時在網上遞交申請,大大省卻列印、簽署及郵寄所需的程序及時間。職津申請人更可通過「智方便」隨時隨地下載申請紀錄和查閱負責處理申請的個案主任姓名及其聯絡方法以查詢申請進度等。   職津處並計劃於今年12月推出優化職津計劃網上申請服務第二期新功能,包括讓申請人在網上撤回已提交的申請、更改已提交的資料,以及提出覆核/上訴申請等。   改善職津計劃的措施   政府近年就職津計劃落實了多項改善措施,包括放寬申請資格、兩度大幅增加津貼額及容許申請住戶合併所有住戶成員的工時以獲取較高額津貼等。截至2021年6月底,職津計劃有超過59,000個活躍住戶(涉及超過19萬人),較2018年落實改善措施前的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即職津的前身)受惠戶數(27,600個)增加超過一倍。在2020至21年度,用於發放職津的年度開支約17億7,000

增加土地供應 突破發展困局

昨天我到深水埗區探訪了住在劏房的市民和住在公屋的長者,與他們聊天,希望更直接了解低收入家庭的生活和想法。對於基層市民來說,最需要解決的生活難題是住屋問題。劏房面積狹小且租金高昂,令基層市民生活捉襟見肘;活動空間不足,往往更令年幼子女欠缺適合的生活與學習環境。大家的生活也許面對不同困難,衣、食、住、行、柴、米、油、鹽樣樣都要應付,但是住屋問題可說是眾多難題中的最痛。   長久而來,土地與房屋問題一直困擾着香港社會。因為持續的土地供應不足,輪候公屋的時間越來越長,結果是低收入及基層市民的住屋問題不斷惡化。同時,中產打工仔要置業也同樣艱難。商用物業過去供應不足引致租金高昂,亦遏抑了不同產業的發展空間。   過去的政治爭拗、議會空轉,導致很多政策與改革也寸步難行。但是,當中央透過《香港國安法》和完善選舉制度為香港解開了政治困局,我們接下來便必須把握有利的環境,堅定不移、全力盡速地破解香港社會向前發展的最大制約。   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不久前便明確提到,當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的時候,期望「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將會更為光明,社會更和諧安寧,現在最令人揪心的房屋問題將得到極大改善,將告別劏房、籠屋,整體社會將更美好和充分發展。以此立定目標,土地房屋這個一直令香港發展受到極大制約的困局,必定會被破解,因土地不足而衍生出來的問題,也必定被疏導和處理。在國家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之時,就是2049年,即未來的廿多年內,甚至在這時點前,香港必須告別劏房。   解決劏房已是明確不過的目標,同時必須全力破解的是住屋貴、住屋難、住屋細的問題,這表象的背後,其實是香港面對的兩大矛盾:收入的貧富懸殊和資產的貧富懸殊。   這兩大矛盾的關鍵原因---住屋。如果能透過提供適切而可負擔的合理居住空間,讓市民能減低居住成本,又或能置業安居,這一方面可處理劏房住戶租金貴、住得細的問題;另一方面,顯著省下的租金開支,可讓市民實實在在的提升生活質素,以及逐步累積資產。   突破深層糾結的困難從來不容易,如果我們的思維無法跳出過去的框框或路徑,只會令我們在解決本港土地房屋問題時落得一籌莫展。不過,香港社會過去幾年經歷了由亂轉治,正步向由治及興的階段,我們必須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站位去重新審視土地房屋問題、不輕易放棄任何選項,必須以千帆競發的態度和決心,衝向目標。   住屋難

歷奇須互助 難關同跨越

對於有意一試膽量、在離地一定高度的木板上遊走的健兒來說,香港青年獎勵計劃賽馬會愛丁堡公爵訓練營是不錯選擇。營內歷奇公園四人團隊繩網,其中一層離地三米,另一層離地七米,有賴參加者表現團隊精神,合力過關。   參加者須佩戴安全帽和防護裝備,平衡力較佳者可先踏上高掛空中的木箱,站穩後再協助另一隊員起步,其間各人可彼此牽手,協力前行。繩網陣設有14個關卡,教練按情況給予隊員指導,講解過關竅門。   就讀於教育大學的梁獻滔先後兩次參與活動,對全隊如何順利完成有所體會,認為秘訣在於互勵互助。「隊友要不時互相鼓勵,在適當時伸出援手。」   挑戰膽量 別具意義   香港青年獎勵計劃部門主管(青年發展)曾昭龍說,攀爬四人繩網除了考驗各人的勇氣和體能,背後還有深層意義。「引伸到處事方面,我們要多考慮和包容別人的想法,並了解別人的強項和弱項。」   曾昭龍解釋,隊員攀爬時要彼此扶助,共同進退。「即使其中一人能力很高、體能很好,也無濟於事,還要看其餘三人。如果有人驚慌顫抖,整隊也會受到影響,難以完成。」   青年人能明白箇中意義,對個人成長和發展將大有裨益。行政長官在去年施政報告中建議推廣青年戶外歷奇訓練活動,青年發展委員會循此部署,為青年人提供有系統、具質素和規模的本地戶外歷奇訓練活動。   親子歷奇 有助溝通   香港青年獎勵計劃旗下賽馬會營聚這一家計劃圍繞三個主題,包括技能、康樂體育和野外鍛煉,為家庭籌辦手工藝工作坊、親子歷奇、創新運動體驗、擴增實境運動體驗等活動,有助子女建立自信心,也讓父母了解子女的性格、能力和興趣。   曾昭龍說:「透過有關活動,我們希望父母能了解子女強弱所在,為他們安排日後發展。」   香港青年獎勵計劃署理主任(青年發展/教育及服務)趙灝霆負責為家庭安排活動,其中手工藝工作坊教授扎染技巧,並指導設計圖案布袋。   「男生以往可能較少接觸手工藝創作,而扎染技巧工作坊則有助家長從不同角度欣賞子女的創意。」   一名女學員表示,原以為藍染過程很複雜,豈料年僅六歲的兒子也能學會,這種讓家人一起參與的活動很有意義。   創新運動 樂在其中   參與計劃的家庭也可一嘗地壺球和擴增實境閃避球的樂趣,一家大小組隊迎戰對手,更添彼此默契。   趙灝霆說:「隊員需要互相溝通,制定策略撞開對方的地壺球,並把己方的地壺球撞進

視乎疫情 適時調整外傭來港措施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表示,政府一直研究如何滿足有需要家庭對外籍家庭傭工的需求。至於可否容許已接種疫苗的外傭來港,他說,視乎疫情發展,希望適時調整相關措施。   政府正實施地區性航班熔斷機制,禁止從部分地方來港的民航客機着陸。羅致光今日出席電台節目後會見傳媒時表示,其間被問到可否容許受影響國家的傭工在原居地接種疫苗後來港工作。   他說,已接種疫苗的外傭能否來港,需檢視其原居地的疫情;其他考慮包括如何確認接種證明和是否需要外傭接受抗體檢測,當局會繼續與相關國家的政府和駐港領事溝通。   至於院舍員工強制檢測周期會否再縮短至少於七日,羅致光表示,新冠病毒特別是變異病毒株的發病時間可短至三、四日,政府會繼續檢視現有安排,在考慮科學證據的同時顧及院舍運作會否受影響。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4/20210724_121603_17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參觀理大科研設施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到訪香港理工大學,參觀其科研設施和了解相關研究項目,並與校方高層座談,了解院校最新發展。她期望理大繼續在研發工作精益求精,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科研。   林鄭月娥在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和校長滕錦光陪同下,參觀深空探測研究中心轄下的精密機器人實驗室和材料與器件中心實驗室,了解理大在航天科技和先進材料的研發和應用。   理大自2010年起參與國家太空探究項目,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專家研製出多項先進太空儀器,獲應用於國家探月和火星探索任務。理大今年5月成立深空探測研究中心,集合地質學、遙感、土木工程、機械工程、物理學等多個領域的專家,進一步深化航天科技研究。   林鄭月娥說,理大科研團隊的跨專業深空研究實力卓越,富參與國際太空任務實戰經驗,在國家航天發展上作出貢獻,成就令人鼓舞。此外,理大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近公布的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結果中,多個研究領域均獲得高度評價,大學又參與政府在香港科學園成立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與海外著名大學合作成立不同中心,研發人工智能和醫療相關科技。   她指,香港的創科能力近年得到中央充分肯定,3月公布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她期望理大再接再厲,繼續在研發工作精益求精,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科研,配合本屆政府投入的大量資源,合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並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更多貢獻。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3/20210723_182716_11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參觀理大科研設施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到訪香港理工大學,參觀其科研設施和了解相關研究項目,並與校方高層座談,了解院校最新發展。她期望理大繼續在研發工作精益求精,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科研。   林鄭月娥在理大校董會主席林大輝和校長滕錦光陪同下,參觀深空探測研究中心轄下的精密機器人實驗室和材料與器件中心實驗室,了解理大在航天科技和先進材料的研發和應用。   理大自2010年起參與國家太空探究項目,與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的專家研製出多項先進太空儀器,獲應用於國家探月和火星探索任務。理大今年5月成立深空探測研究中心,集合地質學、遙感、土木工程、機械工程、物理學等多個領域的專家,進一步深化航天科技研究。   林鄭月娥說,理大科研團隊的跨專業深空研究實力卓越,富參與國際太空任務實戰經驗,在國家航天發展上作出貢獻,成就令人鼓舞。此外,理大在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最近公布的2020年研究評審工作結果中,多個研究領域均獲得高度評價,大學又參與政府在香港科學園成立的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與海外著名大學合作成立不同中心,研發人工智能和醫療相關科技。   她指,香港的創科能力近年得到中央充分肯定,3月公布的十四五規劃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她期望理大再接再厲,繼續在研發工作精益求精,鼓勵更多年輕人投身科研,配合本屆政府投入的大量資源,合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並為國家航天事業作出更多貢獻。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3/20210723_182716_11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6月通脹0.7%

政府統計處公布,6月綜合消費物價指數按年升0.7%,較5月升幅1%為低;剔除政府一次性紓困措施影響,基本通脹率0.4%,高於5月的0.2%。   統計處指,6月通脹率略高,主要是外出用膳及外賣費用升幅擴大和藥物價格跌幅收窄所致。   各類綜合消費項目中,水電燃氣、衣履、交通、外出用膳及外賣、基本食品、耐用物品、雜項服務和煙酒價格上升,雜項物品和住屋價格則下跌。   政府表示,由於本地疫情續趨穩定,有助支持消費需求,外出用膳及外賣、衣履價格的按年升幅擴大。消費物價指數其他主要組成項目承受的壓力則仍輕微。   展望將來,通脹壓力在短期內可能因經濟復蘇和進口價格上升而進一步增加,但由於本地經濟仍在低於生產容量的水平下運行,整體通脹應保持大致受控。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2/20210722_163301_119.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晤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在禮賓府與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會面。她表示,特區政府會向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目標邁進,並期望未來在疫情受控的情況下與文化和旅遊部重新推動兩地跨境旅遊。   林鄭月娥歡迎張旭訪港,並與對方一同出席下午由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香港會員總會舉辦的「融通中外‧文明互鑒」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高峰論壇。   她感謝文化和旅遊部一直支持香港的文化藝術發展,包括積極參與由特區政府舉辦的亞洲文化合作論壇和建設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以及推動內地與香港在文化藝術方面的交流合作。   她說,國家3月通過的《十四五規劃綱要》首次將香港的文化地位寫進國家規劃,並提到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既是對香港文化事業的肯定,也為文化界注入強心針。   她表示,特區政府深感鼓舞,定當在多方面繼續努力,向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的目標邁進,包括建立世界級文化設施和多元文化空間、與海外著名文化機構建立緊密關係、持續推動香港與內地的文化交流,以及善用科技和培養人才。   在旅遊方面,林鄭月娥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全球跨境旅遊陷於癱瘓,香港的旅遊相關行業受到嚴重打擊,特區政府正嚴控疫情、提升疫苗接種率,為恢復內地與香港兩地人員往來創造條件,並已推出多項支援措施協助業界渡過難關。   她感謝張旭在港期間與本港旅遊業界會面,了解業界情況。她期望未來在疫情受控的情況下,與文化和旅遊部重新推動內地與香港的跨境旅遊。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署長劉明光陪同出席與張旭會面。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1/20210721_190037_66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財庫局多項培育計劃助青年發展

中學文憑試今日放榜,對應屆考生來說,今天的意義特別重大。文憑試的成績或許決定了他們目前的升學路向,但我相信公開考試只是年輕人成長旅途上的中轉站。無論成績如何,只要有清晰的目標和奮發圖強,未來始終掌握於自己手中。談到年輕人的未來,財庫局亦推出了不少人才培育計劃,讓我們年輕人在其他人生中轉站,包括金融服務業的職業旅途上邁步向前。   創造職位計劃加碼   我在早前的網誌中提及,財庫局創造職位的工作將聚焦關顧在經濟不景下剛畢業或工作經驗較淺,而就業遇到較大挑戰的年輕人。我們即將為已獲悉數申請的金融服務業創職位計劃(簡稱FIRST)加碼,推出「FIRST畢業生版」,資助200個專為2019至21年大學畢業生而設的新職位,涵蓋銀行、證券、保險、強積金、會計及信託業。每名合資格僱主最多可獲資助兩個新增職位,資助金額上限為每個職位每月10,000港元,為期12個月。在提交申請當天或之前,有關畢業生須已經獲得聘用及就職,職位亦須為公司的僱員總數帶來淨增長。金融發展局即將公布計劃細節和申請程序,下星期三 (7月28日)開始接受網上申請,大家請密切留意。   創造職位 多管齊下   我經常說香港的金融發展離不開人---目前我們的金融業人力資本全球排名第四1。在2020年,香港的金融服務業共僱用276,900人,佔就業人口7.6%。專業人才庫是我們的重要資本,而唯有持續發掘和投資人才培訓,香港金融市場才能走得更快更遠。上任以來,我們為培育年輕金融人才創造了不少職位空缺,其中包括以上提及資助1,500個職位的FIRST計劃,以及聚焦金融科技、涉及1,000個職位的抗疫基金金融科技人才計劃(簡稱FAST)。   政府亦在2016 年推出提升保險業及資產財富管理業人才培訓先導計劃,為資產財富管理業及保險業培訓與發展人才。先導計劃至今已連續五年舉辦暑期實習計劃,為超過800名學生提供財富管理業務及保險業實習機會。加上透過職業博覽、校內外職業研討會、與監管機構和從業員的交流等,計劃持續向年輕人推廣資產財富管理業及保險業的行業發展及晉升機會。   同時,為鼓勵和支持年輕人到大灣區內地城市工作和發展事業,行政長官在施政報告中公布了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目前已有超過400個銀行及會計等金融服務業的相關職位,為年輕人提供在大灣區內地城市從事金融業的寶貴機會。未來我們將繼續推陳出新,積

人力委員會了解疫下辦公新常態

第二屆人力資源規劃委員會第五次會議今日召開,聽取生產力促進局和教育局概述疫情對企業和員工的影響,以及香港自資專上教育界別近年發展。   會議由政務司司長李家超主持。他與委員在會議上聽取生產力局報告《香港未來工作與技能》的調查結果。調查訪問逾600名僱主和在職人士,大部分受訪者表示其工作機構在疫情下實施彈性工作安排,而認為混合辦公模式可行的受訪僱主和員工分別佔約八成和超過九成。然而,企業應加強資訊科技基礎設施和員工培訓,以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   委員大致認同遙距工作模式在疫情下漸成新常態,也備悉生產力局為企業提供所需支援,舉辦各類提升僱員科技知識和數碼技能的課程。   此外,教育局在會議上簡介本港自資專上教育界別的發展。該局指,政府已積極跟進自資專上教育專責小組2018年12月在檢討報告中提出的13項建議,包括於2019年11月改組自資專上教育委員會以強化其角色和職能,以及於去年年底宣布撥款12.6億元推出自資專上教育提升及啟動補助金計劃,協助院校發展和優化切合市場需要但成本高昂的課程。   委員聽取簡介後表示歡迎政府的跟進工作,並就如何加快推動自資專上教育以配合社會發展需要給予建議。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0/20210720_190822_99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未具條件啟動港新旅遊氣泡

特區政府表示,近日新加坡的2019冠狀病毒病確診個案上升,現時並未具備條件啟動航空旅遊氣泡;兩地政府一直留意疫情,尤其是新加坡疫情發展,以決定旅遊氣泡安排。   雙方同意於下月底,視乎新加坡實施加強抗疫措施的成效和全球情況,檢視下一步安排。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0/20210720_163738_20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專上學額足讓中學畢業生升學

中學文憑試明日放榜,行政長官林鄭月娥為考生打氣,希望他們對結果抱平常心和樂觀態度。她表示,政府致力協助學生升學,包括提供充足專上課程學額。   林鄭月娥今日出席行政會議前向傳媒說,2021至22學年全日制經本地評審的專上課程學額約有48,600個,而符合資格升學的中學畢業生約為四萬多人,學額足以應付所需。有志升學者可按其成績、愛好、未來職業路向選擇課程。   她提及內地升學也是中學畢業生可選擇的途徑,現有127間內地院校供本港文憑試畢業生直接申請入讀,而無須參加內地聯招考試。這些院校中,絕大多數為內地頂尖學校,部分更為本港中學生設特別配額。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20/20210720_102442_37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訪浸會大學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到浸會大學參觀中醫藥學院和創意媒體研究設施,並與校方高層座談,了解該校最新發展。   她先參觀中藥製劑學實驗室、癌症炎症研究中心和中醫專科診所。   浸大中醫藥學院的實驗室設備先進,數據豐富,是中醫藥現代診療和新藥研發基地。學院建有多個研究中心,其中癌症炎症研究中心以中醫藥理論與臨床診療經驗,結合現代科技,研究各種常見疾病的成因和療法。   林鄭月娥說,浸大早於1999年成立中醫藥學院,積極推動中醫藥標準化、現代化和國際化,學院目前為內地以外最大的中醫藥高等教育機構,也是香港中醫藥高等教育先驅。   對於浸大通過公開投標獲選為香港首間中醫醫院承辦機構,林鄭月娥表示高興。她期望浸大憑藉中醫教學、培訓、科研和服務營運經驗,配合本屆政府提出將中醫藥納入本港醫療系統、推動中醫藥發展的目標,發揮所長,作出貢獻。   林鄭月娥一行隨後往音樂系參觀科藝交融實驗室。創意媒體研究是浸大重點跨學科研究領域之一,該實驗室達3D沉浸式影音國際標準,並設有多個屏幕,屬亞洲高教界首間同類設施,可融合科技於藝術創作,促進跨領域創作和互動,加深觀眾的參與和體驗。   她表示,香港在文化藝術與創新科技都具備優勢,國家十四五規劃也明確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和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有見藝術與科技的融合已成世界新趨勢,她在2020年施政報告中提出發展藝術科技,政府已成立跨部門專責小組制訂有關策略和措施。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19/20210719_185907_60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堅如磐石

金融市場營運以事實和數據為基礎,投資決定及資金流向亦取決於嚴謹的市場分析。美國政府向在港經營的美國企業和個人發出所謂「商業警告」,既無視事實亦屬無事生非,空洞而荒謬的指控顯得蒼白無力,最終只會石沉大海,絕不會對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有絲毫損害。美國政府這些無理指控,除了減損自己的公信力,沒有任何實際效用。繼行政長官、三位司長及多位局長早前嚴厲反駁,我們整理了香港金融市場各板塊的關鍵數據,讓大家可以一目了然,從中清晰看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獨有優勢及亮麗前景。真金不怕洪爐火,只要將這些實實在在的關鍵數據與美國政府的無理指控對比起來,大家就可以拆穿謊言,洞悉真相,了解到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堅如磐石的實況。   1. 穩健基礎吸引資金流入:港元匯率自2020年初以來保持強勢,單在去年4月至10月期間觸發強方兌換保證流入港元體系的資金總額約500億美元,當中7月1日後流入的佔420億美元。目前香港擁有的外匯儲備超過3.8萬億港元,為港元貨幣基礎的1.8倍。   2. 持續創新擴大市場容量:香港資本市場善於捉緊新興機遇,通過持續創新擴大市場容量。人民幣國際化、滬深港通及2018年的上市制度改革都是其中的重要例子。這些開創性的機遇今日在香港市場都已經開花結果,成為推動市場不斷進步向前的增長引擎。香港是全球最大的離岸人民幣中心,資金池規模超過8,500億人民幣。滬深港通方面,國安法實施以來,北向及南向平均每日成交額達1,116億人民幣及375億港元,較國安法實施前12個月增長97%及146%。同時,2018年上市制度改革以來截至6月底,共51間新經濟公司據此制度在港上市,融資超過5,100億港元。   3. 中外聯通吸引機構落戶:香港金融市場以國際成熟的監管體系運行,一直是海內外金融機構扎根及發掘中外聯通業務機會的首選地。全球排名首100間銀行中,有78間正在香港營運。全球排名首20間保險公司中,亦有13間正在香港營運。未來我們亦會落實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和債券通南向通等項目,進一步發揮我們「一國兩制」之下聯通中外、獨一無二的優勢。   《香港國安法》於去年6月30日實施以來,香港金融市場生氣勃勃,穩健而暢旺的市場給海內外各方參與者帶來了極大的市場機遇。有了《香港國安法》之後,社會回復穩定有序,我們有更大的信心和決心,與市場一道探索未來的更多機會,將香

6月綜合利率跌至0.18厘

金融管理局公布,6月底綜合利率為0.18厘,較5月底下跌2基點,反映月內存款的加權資金成本減少。   綜合利率根據零售銀行提供的資料編製,反映銀行平均資金成本。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19/20210719_163327_88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5月出口貨量升17.7%

政府統計處公布,5月商品整體出口貨量按年上升17.7%,進口貨量升20.1%;整體出口價格升5.3%,進口價格也升4.7%。   經季節性調整,截至5月為止的三個月與對上三個月比較,整體出口貨量跌3.9%,進口貨量跌1%。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19/20210719_163200_655.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關顧學生 遠離暴力和違法行為

團隊協作共行綢繆   2019至20學年的社會動亂為學界帶來前所未見的衝擊和挑戰。因應事件的發展及學校面對的最新情況,教育局不時向學校發出信件,多次重申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而非表達政治訴求的場地,師生不可參加違法或可能危及人身安全的行為,並應當秉持法治這香港核心價值。為加強學校制訂整體學生支援策略及照顧受社會動亂影響的學生的能力,教育局團隊在過去一年陸續探訪中學,提供專業意見,協助學校制訂訓輔策略及跟進計劃,以便學校更有效地支援學生。   在與學校同工的交流中,我們得悉學校均按教育局的指引,以學生的福祉為依歸,動員相關教職員共同支援有需要的學生,並聯繫家長及校友,盡力減低社會動亂對學生帶來的衝擊。學校採用的處理策略各有特色,但目標是一致的,就是為了適時穩定校內情況,支援有需要的學生,並與他們一起跨越困難,確保校園是一個安全和寧靜的學習地方。有曾參與社會動亂的學生向教師表示,學校是一個心靈避風港,讓他們能夠回復平穩的心情,反思及糾正自己不當的行為,重新回復安穩有序的校園生活。由此可見,一個關愛、和諧有序、充滿同學對教師的信任及同學間互相尊重的校園文化,能加快復元果效,讓學生平復下來,重投校園生活。   群策群力砥礪同行   在本年7月14日,本局舉辦「關顧學生---重回正軌」分享會,總結本學年的探訪交流。除教育局人員綜合學校經驗、分享有效的策略和措施外,亦邀請了中學的同工分享他們在學生支援工作遇到的挑戰及心得。   席間,教育局人員分享在訪校過程中觀察到的六個相關策略和措施:包括(一)建立關愛和諧有序的校園生活;(二)制訂個人化支援計劃;(三)檢視/完善學校危機處理機制;(四)善用資源;(五)建立穩健的師生關係及歸屬感;及(六)擴闊視野、建立盼望。另外,教育局人員亦解說如何善用三層架構支援模式(即發展性、預防性及補救性)進行學生支援工作。至於學校同工則以學校過往例子,講解如何透過全校參與的模式推行學生支援的實際策略和措施,並簡介如何檢視有關措施的成效。我們深信,如學校能夠配合校本特色和學生需要,制定策略及措施和作出檢視,以及適當運用校內和社區資源,群策群力,互相勉勵,學生支援工作定能做得更好,以面對未來的挑戰。當日分享會的相關資料已上載至教育局網頁,供學校同工參考。   攜手同路關顧學生   維護一個安全和寧靜的校園環境,讓學生愉快學習,

消費券計劃接逾610萬個登記

消費券登記開展了兩個星期,截至昨晚12時,已有超過610萬個登記,感謝大家的積極參與。雖然有小部分朋友所提供的資料有誤,例如填錯身份證的簽發日期,因而須補回正確的資料,但絕大部分的登記資料整全,不少朋友已收到確認登記成功的短信,當中清楚交代何時會收到第一期電子消費券。其中500多萬完成電子方式登記的人士,將於8月1日收到首期2000元的電子消費券。   為了把握消費券計劃的商機,部分食肆於7月中開始推出七折優惠吸引顧客消費。昨天我特意邀約飲食界張宇人議員到酒樓飲早茶,不少茶客高興地跟我分享他們已登記消費券,有街坊更表示她們剛完成接種兩劑疫苗,期待收到消費券後,相約親友大夥兒去飲茶。和街坊閒話家常很開心,更感恩的是消費券計劃獲得他們的認同與支持。電子消費為我們的生活帶來更多方便,也鼓勵不同的商戶推出更多疊加優惠,商戶多做生意,市民更加受惠,讓我們的社會、經濟與就業都能最廣泛地受益。   昨天出行時與的士大哥聊天,他也說感受到近期市道正在好轉,生意略有改善。他已安裝電子支付的收款機,近來也多了乘客選用電子支付方式付費,他期待消費券開始使用後,生意會更好。   的確,本港經濟踏入今年有較顯著的改善,今年首季增長7.9%,結束連續六季的負增長,而且改善的勢頭持續。失業率由今年初7.2%的高位,在5月份回落到6%的邊緣,下周公布4至6月份的最新失業率,數字料進一步改善,回落到一年多前的水平。然而,現實是即使經濟稍有改善,但不少行業仍然艱難,不少市民仍承受頗大的生活壓力。為使經濟得以全面復蘇,我們必須繼續做好防疫抗疫的工作,懇請大家積極接種疫苗,為經濟恢復創造更有利的條件。   回想消費券計劃的籌劃及推動過程,頗有感受。電子消費券計劃是一項新舉措,即使政策意圖良好,但執行上不無挑戰。事實上,宣布之初,市民也許抱着較多的懷疑與不理解。但透過多溝通,了解市民的關注並作出適當回應;又槓桿電子支付工具和市場的力量,為消費券「增值」,並推動商戶登記使用電子支付工具;而在推出時,除了通過媒體做好做細宣傳解說工作外,更有序開展與各政黨和地區團體的合作,一起手拉手的在地區進行推廣,為街坊講解、登記,並及時回應執行初期遇到的問題,每步都戰戰兢兢。這計劃有望最終可平穩落地,實在有賴政府內外各方面的幫助和支持。經歷黑暴和揮之未去的疫情的沉重打擊,為了香港這個家更好的共同目標,官、政、

美方發商業警告違反國際商務慣例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邱騰華表示,美國政府對在港經營的美國企業和個人發出所謂商業警告,粗暴干涉香港事務,違反國際商務慣例,是由一己利益出發,偏頗且充斥雙重標準,罔顧事實根據。   邱騰華在回應中指出,香港連接中國、東亞以至東南亞國家聯盟,其地理位置優越,加上社會已回復穩定,是亞洲最佳營商和投資地點。   香港一直歡迎各地投資者前來營商,其以規則為本、開放和具競爭力的貿易環境不但沒有被削弱,更得到充分保障,因此香港向來廣受跨國企業歡迎。   隨着《香港國安法》制定,特區政府着手協助企業了解有關法例。一如具有類似法例的其他國家或地區,除非企業違法,否則《香港國安法》不會對經營構成影響。此外,香港有獨立司法制度處理違法個案。美方指控既充斥雙重標準且沒有事實根據,特區政府對此強烈反對。   邱騰華指,特區政府一直透過密切的交流和對話,聽取和採納國際商界的意見,其中大部分商界人士對現時的營運環境保持正面,特別是2019年發生的暴亂和社會不穩在《香港國安法》制定後,香港社會已恢復秩序。   香港一直反對美方挑起地緣政治緊張局面,以及令保護主義升溫。然而,香港具備友善和自由的貿易環境,包括來自美國在內的國際企業持續受惠。香港美國商會也表示,在連接中外貿易和金融流通上,香港是關鍵而充滿活力的促成者。   現時在香港設立辦事處的內地和海外公司約有九千家,其中超過40%更以香港作為地區總部或地區辦事處。根據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發表的《2021年世界投資報告》,香港是2020年全球第三大外來直接投資目的地。邱騰華表示,這些都是香港作為理想營商和投資地點的有力明證。   他說,企業和商界對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相當感興趣,國際商會近日也再次肯定香港的發展潛力和其優越的營商地位。有關商界領袖的言行說明香港的營商環境不但沒有隨着《香港國安法》落實而被削弱,反而變得更為壯大。   邱騰華強調,政府既要善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也要維護香港多元優勢帶來的國際聯繫,從而繼續協助本地和國際企業把握內地發展、與區內和環球市場融合帶來的龐大機遇。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17/20210717_193759_75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首斥美國務卿干預中國內政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關於《香港國安法》的聲明充斥以偏概全、毫無事實根據的言論,內容公然干預中國內政,肆意踐踏法治,並再次突顯美方的雙重標準。   繼特區政府今日早上回應美國國務院、商務部、國土安全部和財政部向美國在港企業和個人發出的所謂商業警告後,林鄭月娥發表聲明,指特區政府絕不能對布林肯的錯誤言論坐視不理。   她說,《香港國安法》明確規定香港特區維護國家安全的同時,應當尊重和保障人權和自由。然而,《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以至全球大部分國家的憲法均清楚列明,可基於維護國家安全的原因,通過立法限制一些基本個人權利和自由。   特區政府留意到美國當局多次以維護其國家安全為由,合理化一些影響其他國家、企業和個人的決定和行動,難以想像仍未有人察覺美國正採取明顯的雙重標準。   此外,國際社會已公開表明反對美國干預中國內政。在最近結束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上,超過90個國家表明支持中國為令香港特區回復穩定所作的舉措,並明確支持國際法下不干涉原則和各國主權平等的原則。   林鄭月娥指出,絕大部分香港人愛國和擁護「一國兩制」。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前,與外部勢力有關聯或被外部勢力煽動的暴徒以支持民主為幌子,意圖顛覆國家政權,令香港人渴望的和平、穩定和人身安全變得岌岌可危。特區政府正嚴格依照法律採取行動,包括拘捕疑犯。   檢控決定是由律政司在不受任何干預的情況下作出,審訊則在獨立司法制度下進行。林鄭月娥說,這健全的法律制度是香港引以為傲、獲《基本法》保障,並包含在《香港國安法》內,任何政府不能和不應妨礙相關法律程序。   她重申,布林肯指香港營商環境在過去一年變差全屬謬誤。香港在法治和健全的規管制度支撐下,繼續是開放和自由的經濟體。相關統計數字充分顯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不變,企業在港營商的信心沒有絲毫動搖。   林鄭月娥敦促美國有關當局以誠實、公平的態度看待香港事宜。鑑於很多美國企業和個人在香港發展並從中受惠,美國當局不應以所謂商業警告威嚇他們,而是應考慮如何促進互惠互利的關係。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17/20210717_193624_271.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

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穩固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表示,《香港國安法》的實施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美國政府向在港經營的美國企業和個人發出所謂商業警告實屬荒謬和毫無理據。   陳茂波在聲明中指出,過去兩年,香港雖經歷社會動亂和新冠疫情的嚴峻挑戰,但金融市場一直保持平穩、運作有序、活動暢旺。股票市場交投活躍,首次公開招股活動蓬勃,香港銀行體系運作如常,反映市場對香港的金融環境充滿信心。   他說,《香港國安法》去年7月實施,過去一年的財經數據清晰顯示投資者對香港的信心沒有半點動搖,金融業發展非常暢旺。   其間,本港新股集資額超過5,000億元,較之前12個月增加超過五成;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額達1,600億元,較《香港國安法》實施前高出近七成。聯繫匯率制度一如既往運作良好,港元市場去年錄得資金淨流入,單在去年7月《香港國安法》實施至10月期間,流入港元體系的資金超過3,000億元。   現時本港銀行體系總存款額比去年增加超過5%,截至今年5月底的總存款額約149,000億元。至於本港去年底的基金管理資產淨值,也比2019年年底增加約兩成。   此外,滬港通和深港通北向每日平均成交金額較《香港國安法》實施前增逾九成至約1,100億元人民幣;債券通北向通每日平均成交額亦較過去一年增加超過三成,達230億元人民幣,反映國際投資者仍喜歡利用香港作為投資內地金融市場的平台。   陳茂波表示,政府正積極與兩地監管機構確定粵港澳大灣區跨境理財通和債券通南向通的執行細節,有望早日開通,以擴大和深化兩地金融市場的互聯互通,並為香港的金融業界開拓巨大客源和業務發展空間,推動本地財富管理和資產管理業蓬勃發展,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和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一些大型國際金融機構也正部署在港增撥資源或擴展其在港業務,以迎接內地市場和其他如金融科技、綠色金融的機遇,證明投資者對香港充滿信心。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17/20210717_193525_59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國家安全為保障香港營商環境關鍵

政務司司長李家超發表聲明,指國家安全是保障香港營商環境的關鍵。美國政府對香港營商環境的無理指控和炒作純屬無事生非,危言聳聽。   李家超表示,香港特區有憲制責任維護國家安全,事實證明《香港國安法》頒布實施一年以來發揮關鍵作用,令香港社會恢復穩定,國家安全風險受控,有助維持有利的營商和投資環境,促進經濟重新發展和香港繁榮。   《香港國安法》維護香港特區享有的高度自治,並明文規定香港特區應當依法保護居民根據《基本法》、《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和《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適用於香港有關規定享有的權利和自由。   李家超指,美國一再假借保護人權為藉口,肆意利用所謂制裁和商業警告等堆砌舉措,抹黑和惡意攻擊中國和香港特區,完全不符香港社會和營商環境已回復穩定的事實。美國只會再次毀壞自身公信力,最終自食其果。   他說,美方的霸凌行徑再次顯示,香港採取果斷措施維護國家安全極為必要和適切。特區政府會全面深化落實《香港國安法》,繼續努力鞏固立法效果,為國家和特區保駕護航。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17/20210717_155423_18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特區政府斥美損港國際聲譽

特區​政府回應美國政府向在港經營的美國企業和個人發出所謂商業警告,指美國政府過去一年多次試圖誣衊《香港國安法》,但事實是該法律的實施鞏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商業中心的地位,美國惡意損害香港國際商業樞紐聲譽的圖謀注定失敗。   此外,特區政府強烈譴責美國對七名中央人民政府駐港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實施所謂制裁。   特區政府指,美國政府對香港情況作出完全荒謬和毫無根據的指控,向在港經營的美國企業和個人發出所謂商業警告,試圖製造恐慌情緒。此舉再次證明美方在霸權主義驅動下的虛偽和雙重標準,主要受害者實為在港營商的美國企業和以香港為家的美國公民。   與美國政府的指控相反,自《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香港各方面均變得更安全、更有保障和更穩定。企業運作不再受恐怖主義行為和街頭暴力威脅,人身安全也得到保障,商界的信心已經恢復。在該法律頒布實施一周年之際,多個研討會、民意調查和社會領袖在報章的撰文均反映商界的正面迴響。   特區政府強調,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於《香港國安法》第一條開宗明義說明,制定《香港國安法》旨在堅定不移並全面準確貫徹「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針,維護國家安全,保持香港特區的繁榮和穩定。而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是香港特區的憲制責任。將中央的舉措視為壓制香港,實屬無稽,經不起挑戰。   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前長達一年的時間,香港社會飽受創傷,鼓吹「港獨」、「自決」等組織公然挑戰中央和特區政府的權威,激進分子策劃恐怖活動,以暴力破壞公共設施和阻撓警方執法,反中亂港分子勾結外國和境外勢力干預中國和香港特區的事務,動員國際力量制裁香港,完全罔顧國家和港人利益,嚴重危害國家安全。   《香港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社會恢復穩定,市民可再次依法享有他們的權利和自由,反映該法律是香港由亂轉治的重大轉捩點,其發揮定海神針的效果有目共睹、無可爭議。   香港的法治和司法獨立在《香港國安法》實施後依然穩如磐石。司法機構一如以往獨立運作,行使《基本法》賦予的獨立審判權。行政長官繼續根據《基本法》規定,按司法人員推薦委員會的建議,委任海外普通法地區資深和地位顯赫的法官出任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   過去一年,一名優秀的英國法官獲新委任,另有三名海外法官接受延任。現時,香港共有13名來自其他普通法地區的終審法院非常任法官,這些出色的法官願意參與香

特首出席亞太經合組織會議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今日出席以視像方式舉行的亞太區經濟合作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與其他經濟體領導人就應對2019冠狀病毒病和加速經濟復蘇的策略交換意見。   林鄭月娥發言時強調新冠疫苗的重要,指出亞太經合組織各成員經濟體須致力確保獲取足夠疫苗,並參與世界衞生組織的機制。   她說,與世界一些其他地方一樣,香港要加倍努力克服大眾對接種疫苗的猶豫,盡早建立保護屏障。香港正就此與時間競賽,期望透過公私營合作達致目標。   她又呼籲各成員經濟體在不同範疇加強合作,消除不必要的貿易壁壘,並加強便利貿易措施以支持開放、有效的疫苗供應鏈。在公共衞生情況許可下,彼此應逐步恢復跨境往來。各成員經濟體也應促進研發工作和提升科技應用,防止病毒在社區傳播和治療受感染者。   她在會上重申,香港支持多邊主義,促請各成員經濟體為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注入動力。   會議結束前,林鄭月娥與其他經濟體領導人就共同對抗新冠肺炎和加速經濟復蘇發表聲明。   本次非正式會議由今年亞太經合組織東道主、新西蘭總理阿德恩主持。   各成員經濟體領導人將於11月舉行的年度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再次以視像方式會面。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16/20210716_214958_303.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進一步改革會計專業規管制度

政府進一步發展財務匯報局為全面而獨立的會計專業規管機構,有關條例草案今日刊憲。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表示,法案旨在提升會計專業規管制度獨立性,令規管制度與國際發展更趨一致和連貫。   在擬議制度下,香港會計師公會若干規管權力將轉移至財匯局,包括發出會計師執業證書;為執業單位和本地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註冊;就執業單位進行查察、調查和紀律處分;就會計師執行調查和紀律處分的職能。   財庫局表示,這些規管權力轉移至財匯局後,涵蓋範圍及有關處分類別和水平會依照現由香港會計師公會實施的制度。   香港會計師公會繼續履行的職能包括舉辦考試以確定會計師註冊資格、為會計師註冊,以及設定專業道德、會計、核數及核證標準、設定持續專業發展要求等,這些職能會受財匯局監督。   許正宇指,財匯局日後履行擬議的規管職能會採取相稱原則,有別於現時規管公眾利益實體核數師的情況。在擬議制度下,所有由財匯局新負責的規管對象的規管範圍及要求將與《專業會計師條例》訂明相若。   政府月初已向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介紹擬議改革,法案下周三提交立法會首讀。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16/20210716_133411_40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法定假日逐步增加安排刊憲

政府表示,法定假日由現時12日逐步增至17日,與公眾假期日數看齊,相關的《2021年僱傭(修訂)條例》今日刊憲。   新增五個法定假日按次序增加,其中佛誕率先由明年起生效,聖誕節後第一個周日由2024年起生效,復活節星期一由2026年起生效,耶穌受難節 由2028年起生效,耶穌受難節翌日由2030年起生效。   勞工處指,《僱傭條例》下其他與法定假日有關的條文,包括給予或放取假日的安排、享有假日薪酬的資格、假日薪酬額及以工資代替假日的限制,則維持不變。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16/20210716_123023_712.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政府邀團體就內地課程學校表意向

教育局邀請團體就於天水圍一幅全新土地成立提供內地課程的非牟利私立學校表達意向,9月30日截止。   局方表示,本港現時有超過50間國際學校提供不同非本地課程,讓因工作或投資來港居住人士的子女可在港修讀,並在返回原居地後繼續於當地學校升學。這些學校對吸引和挽留外地人才及外來投資發揮重要作用。   近年,內地已成為本港外來直接投資的最大來源地,內地公司在香港設立地區總部、地區辦事處或當地辦事處的數目也是境外公司中最多。然而,本港至今仍沒有開辦內地課程的中學或小學,令內地家庭的子女來港就讀數年後如欲返回內地升學,難以重新融入內地的教育系統。   當局指,隨着粵港澳大灣區蓬勃發展,本港銳意促進與內地的人才匯流,預期本港對內地課程學額的需求亦會日趨殷切。   參照現行國際學校發展的安排,教育局將視乎團體的回應,邀請已表達意向並符合有關要求的團體提交詳細辦學計劃書,並會透過校舍分配委員會公開、公平的競逐機制,分配該幅位於天水圍的土地。   在表達意向階段,申請團體須證明具有開辦內地中學、小學課程的經驗和能力,並須承諾最終會提供12年小學和中學班級的內地課程,以及設有機制確保其內地課程具備質素。   擬辦學校及其辦學團體須為根據《稅務條例》第88條獲豁免繳稅的機構。該學校須以自負盈虧模式運作,錄取的學生須以非本地學生為主。   教育局揀選最合適的辦學團體時會考慮多項因素,除了團體營辦內地課程的經驗和能力,也包括該團體是否有良好管治架構、妥善管理制度、堅穩財政基礎,以及其辦學計劃書的質素。   有興趣的團體須於9月30日或之前將填妥的回覆表格郵寄至添馬添美道2號政府總部東翼6樓,或以電郵提交。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15/20210715_174337_960.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面對逆境 勇往直前

這個學年的課程在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中大致完成,莘莘學子的正常課堂學習受到一定影響,需要用更大的努力去克服種種困難。正如南宋愛國詩人陸游所言,「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我深信各位同學在困難之中,更能領略箇中道理,明白幸福非必然,成功須苦幹,並培養出感恩珍惜、積極樂觀的態度。暑假期間,我希望同學能回顧和反思過去一年的成長經歷,繼續把握每個擴闊視野的機會,為下一個學年做好成長的準備。   自2003年起,教育局每個學年都會訂下「我的行動承諾」主題,鼓勵學校透過舉行校本承諾學習活動,並協同家長和其他持份者參與,於校內營造正面氛圍,培養學生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生活態度。回顧過去兩個學年,我們以「感恩珍惜‧積極樂觀」作為年度主題,提供多元化的資源和支援,協助學校推動價值觀教育,同時希望能在疫情陰霾下的香港注入一點正能量,為社會帶來力量和希望。   疫情反思 互相支持   在學校層面,我感謝校長和老師精心為同學安排校本「我的行動承諾」活動,例如設計工作紙鼓勵學生寫下承諾並思考如何付諸實行,或透過班主任課舉行承諾活動。這兩年均有500至600所學校按年度主題舉辦「我的行動承諾」學習及推廣活動。   在全港層面,教育局於本學年舉辦樂諾小太陽學生創意貼圖設計比賽及疫情反思---學校推動經驗短片分享活動,各中小學和幼稚園共遞交超過1,100份參賽作品。我從參賽影片中,感受到學校同工、學生和家長互相支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疫境;又從學生設計的貼圖中,感受到他們的無比創意和正能量。為嘉許積極參與活動和表現優異的同學,教育局於今年舉辦了價值觀教育年度頒獎典禮,我很高興能參與其中,分享得獎同學的喜悅,並見證價值觀教育的成果。   善用閒暇 擴闊視野      暑假到了,學生將有更多閒暇的時間。我希望同學在家長關顧下,除了好好休息之外,亦可以多作一點有益身心的活動,發展自己的潛能。教育局一直致力推動廣泛閱讀,包括提供推廣閱讀津貼及舉辦不同形式的閱讀活動,希望同學能養成閱讀習慣,享受閱讀,豐富涵養。香港書展剛剛展開,我鼓勵同學多看自己喜愛的讀本,擴闊視野。   在此,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個故事。主人翁是王一民老先生,他住在國內北方一個小鎮,為了實現媽媽想到西藏遊歷的心願,於是用自己改造的三輪車,載着99歲的媽媽離開家鄉,向遙遠的西藏進發。可能大家會覺得這樣的旅

消費券計劃接554萬個登記

政府表示,截至今日下午6時,消費券計劃收到約554萬個登記,其中超過542萬個為電子登記。   計劃登記期至下月14日。本月17日或之前完成電子登記並獲核實資格的市民,可於下月1日獲發第一期消費券;遞交書面表格或於本月18日或之後完成電子登記者,一般於9月1日獲發第一期消費券。   當局提醒,選擇上載身份證複本作身分認證的市民須於本月17日或之前上載有關複本以完成登記,經核實資格後,方可於下月1日獲發第一期消費券。   政府根據最新網絡流量評估,決定調整上載身份證複本的時限。明日早上6時起,市民遞交電子登記三小時後,便可到計劃網站上載身份證複本以完成登記程序。同時,已在明日早上6時前遞交電子登記者可在同日早上9時後上載其身份證複本。   查詢可致電18 5000。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14/20210714_202627_234.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

學界踴躍支持接種新冠疫苗

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今日先後視察三間中小學和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教職員接種2019冠狀病毒病疫苗的情況。   約180名寶覺小學、佛教黃鳳翎中學、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的師生和家長透過團體預約形式,到伊利沙伯體育館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復必泰疫苗。   聶德權表示,自到校外展服務和學校以團體預約形式到社區疫苗接種中心接種疫苗兩項安排推出後,超過350間中小學稱有興趣安排教職員和學生接種疫苗,其中選擇團體預約安排居多,至今共142間學校已藉團體預約形式安排疫苗接種。   至於中文大學學生和教職員則透過政府外展服務接種復必泰或科興疫苗,逾400人參與,聶德權到訪該校了解情況。   他說,留意到中大早已為新學年恢復面授課堂和校園內的學生活動做準備。鑑於人流增多,病毒傳播風險會增加,因此師生應為健康着想接種新冠疫苗。   政府上星期將疫苗接種計劃進一步擴展至所有合資格訪客,涵蓋持有效旅遊證件在港合法逗留,且無須延期而可在逗留期限屆滿前完成接種兩劑疫苗的人士。在本港大學就讀的海外學生和交換生也受惠,可免費接種新冠疫苗。   聶德權指,接種疫苗除可保護個人,也有助學生盡早回復正常校園生活。他呼籲青少年響應接種疫苗,盡速為香港建立保護屏障。 https://www.news.gov.hk/chi/2021/07/20210714/20210714_172957_638.html?utm_source=dlvr.it&utm_medium=blogg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