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推廣署表示,新資本投資者入境計劃自3月1日推出以來,反應熱烈,至本月13日接獲逾500宗申請和逾5,000宗查詢,預計可為香港帶來的投資金額逾150億港元。
當中448宗申請已獲核實符合淨資產規定,即申請人已證明遞交申請前兩年擁有不少於3,000萬港元的淨資產;有47宗申請已獲核實符合投資規定,即申請人已在六個月限期內完成在港3,000萬港元投資。
投資推廣署署長劉凱旋表示,「新計劃」的申請數字升幅反映高淨值人士對香港充滿信心,其中吸引了經驗豐富的商人和創新企業家,增強香港資產和財富管理業的發展優勢。
申請人現可經網上提交淨資產審查及投資規定審查的申請表格。劉凱旋呼籲申請人盡早使用網上申請平台,以減省填寫紙本申請表格的時間,享用更方便快捷的申請服務。
中西區民政事務處表示,今日收到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社區會堂場地管理服務承辦商昇捷設施管理有限公司遺失租用場地人士資料的通報。
昇捷由2022年9月至2025年8月協助管理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社區會堂,並處理會堂場地和設施租用申請。該公司指,負責處理租用申請的一名職員9月14日上班期間遺失一USB裝置,內有306名申請租用者的機構名稱、活動日期及時間、聯絡人姓名和聯絡電話,但不包含任何身份證號碼和其他個人資料。
接獲通報後,民政處隨即要求並陪同承辦商向警方報案,又通報個人資料私隱專員公署,以及向受影響的申請機構致歉和解釋事件。
民政處嚴厲譴責承辦商,要求對方提交詳細報告,並採取一切必要措施防止資料進一步外洩。
民政處已即時暫停承辦商處理西營盤社區綜合大樓社區會堂場地和設施的租用申請,並向物業管理業監管局通報資料遺失事件,要求監管局適當跟進昇捷作為持牌物業管理公司未有妥善處理個人資料。
在昇捷未能採取令人滿意的措施前,民政事務總署不會容許該承辦商參與競投署方轄下其他項目。
查詢可致電2852 3735。
由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擔任主席的旅遊業策略委員會今日召開第二次會議,討論旅遊模式和旅客習慣改變,並就香港旅遊業發展藍圖2.0的建議方向和如何進一步推廣「香港無處不旅遊」交換意見。
楊潤雄在會上表示,希望旅遊和相關業界能識變、應變、求變,推出具香港特色和吸引旅客的旅遊、餐飲和零售產品,與政府一起推動旅遊發展,帶動經濟。香港旅遊發展局代表匯報本港旅遊業最新表現和相關數據。
楊潤雄表示,今年8月初步訪港旅客數字近450萬人次,較去年同期上升逾9%,創去年2月全面通關以來的單月新高。今年首八個月共錄得逾2,950萬訪港旅客人次,按年增加四成半,成績令人鼓舞。其中訪港內地旅客佔約2,300萬人次,非內地旅客則錄得超過650萬人次,按年分別上升約39%和63%。
他指出,政府會乘着訪港旅客數字強勁復蘇的勢頭,繼續與社會各界攜手提升旅遊業競爭力,致力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委員認同和支持政府繼續善用香港豐富的旅遊資源,積極推動業界發展具特色的旅遊產品的政策方向。
政府也鼓勵業界把握中央向香港特別行政區送贈兩隻大熊貓和在港出生的兩隻大熊貓寶寶帶來的商機,發揮創意,推出具本地特色的大熊貓產品。
楊潤雄續指,政府就藍圖2.0完成27場業界諮詢會,與逾110個業界組織會面,並收到逾1,000項建議,現正密鑼緊鼓制訂藍圖2.0內各項推動旅遊業提速提質發展的策略和措施,計劃今年內敲定和公布內容。
各委員也就推廣「香港無處不旅遊」提出不同建議,例如加大力度發展海島旅遊、綠色旅遊,並繼續善用科技提升旅客體驗等。
楊潤雄在會上匯報有關中央政府再次向特區送贈兩隻大熊貓和大熊貓盈盈上月15日誕下的兩隻大熊貓寶寶的最新情況,並簡介政府正連同海洋公園和社會各界積極籌備一連串遍布全港的宣傳和推廣活動。各委員就如何進一步帶動全城大熊貓熱潮和相關商機提供意見。
旅遊事務署則介紹11月和12月再度推出的西貢海藝術節和「設計#香港地」創意旅遊項目。
特區政府與中國香港殘疾人奧委會今日在沙田馬鞍山體育館舉行巴黎2024殘疾人奧運會中國香港代表團返港歡迎儀式,祝賀中國香港代表團載譽歸來。行政長官李家超為儀式主禮,向運動員頒發表揚狀,又向代表團的教練、醫療團隊、工作人員,以及相關體育協會和體育總會致謝。
香港在巴黎殘奧會派出23名運動員出戰八個項目,包括射箭、田徑、羽毛球、硬地滾球、馬術、游泳、乒乓球和輪椅劍擊。健兒表現出眾,在游泳、硬地滾球和羽毛球賽事取得三金四銀一銅共八面獎牌,成績令人振奮。
李家超指,各運動員跨越身體的局限,在競技場上奮力拼搏,展現百折不撓的體育精神,他讚揚選手每次出賽,都向世界展示遇強越強的香港精神,在國際舞台上說好香港故事。
他續說,特區政府一直支持殘疾人士體育發展,投放的資源持續增加,各健兒在本屆殘奧會的亮麗表現,正好反映政府推動展能體育發展的成效。
特區政府本財政年度投放在推動殘疾人士體育發展的預算開支超過1.3億元,較五年前增逾四成。此外,特區政府與中國香港殘疾人奧委會合作,推出為期五年的殘疾運動員就業及教育先導計劃,協助運動員學習退役後轉型發展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幫助他們在退役後開創第二事業,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全情投入訓練和比賽。
儀式完結後,李家超在禮賓府設午宴,表彰代表團在殘奧會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教育局局長蔡若蓮昨日在法國里昂見證中國香港代表團於2024年里昂世界技能大賽創下參賽以來最佳成績,贏得一面金牌、一面銀牌和兩面銅牌。她今日繼續里昂行程,其後轉往圖盧茲出席歐洲教育者年會暨展覽。
本屆中國香港代表團由本地多間院校37名技能精英組成,出戰被譽為「技能界奧林匹克」的世界技能大賽32個項目,其中參與櫥窗設計的陳詠琪取得金牌、西點製作的姚浩民取得銀牌、飛機維修的黃富東和雲端運算的温嘉智各取得一面銅牌。
代表團在十個比賽項目奪得優異獎章,包括3D遊戲技藝、烘焙、時裝科技、平面設計科技、信息網絡布線、細木、機電一體化、流動應用程式開發、餐飲服務、焊接。另外,代表團在示範項目軌道車輛技術也取得優異獎章。
蔡若蓮出席技能大賽的閉幕禮和中國香港代表團頒獎禮,並與參賽選手交流。她衷心祝賀代表團取得卓越成績,刷新香港自1997年首次參賽以來的獎牌數目,為港爭光。她也讚賞香港選手在國際舞台悉力以赴,全面展示香港青年的才華和鬥志。
蔡若蓮表示,政府、業界和職業專才院校會繼續不遺餘力,攜手培育更多職專人才,達到行行出狀元的目標,為香港發展提供動能。
選手與蔡若蓮會面時指,修讀職專教育除有助他們掌握專業技能、行業知識和軟技能,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交流和實習機會,讓他們獲益良多。
選手又表示,參賽不僅鍛煉時間管理和解難能力,也讓他們學習到面對挑戰時要保持冷靜。他們把握機會與對手切磋,提升技術水平,並了解行業最新趨勢,開拓視野。
特區政府與中國香港殘疾人奧委會今日在沙田馬鞍山體育館舉行巴黎2024殘疾人奧運會中國香港代表團返港歡迎儀式,祝賀中國香港代表團載譽歸來。行政長官李家超為儀式主禮,向運動員頒發表揚狀,又向代表團的教練、醫療團隊、工作人員,以及相關體育協會和體育總會致謝。
香港在巴黎殘奧會派出23名運動員出戰八個項目,包括射箭、田徑、羽毛球、硬地滾球、馬術、游泳、乒乓球和輪椅劍擊。健兒表現出眾,在游泳、硬地滾球和羽毛球賽事取得三金四銀一銅共八面獎牌,成績令人振奮。
李家超指,各運動員跨越身體的局限,在競技場上奮力拼搏,展現百折不撓的體育精神,他讚揚選手每次出賽,都向世界展示遇強越強的香港精神,在國際舞台上說好香港故事。
他續說,特區政府一直支持殘疾人士體育發展,投放的資源持續增加,各健兒在本屆殘奧會的亮麗表現,正好反映政府推動展能體育發展的成效。
特區政府本財政年度投放在推動殘疾人士體育發展的預算開支超過1.3億元,較五年前增逾四成。此外,特區政府與中國香港殘疾人奧委會合作,推出為期五年的殘疾運動員就業及教育先導計劃,協助運動員學習退役後轉型發展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幫助他們在退役後開創第二事業,讓他們無後顧之憂,全情投入訓練和比賽。
儀式完結後,李家超在禮賓府設午宴,表彰代表團在殘奧會上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
「三零六二四七零零……」課堂上,十多名學員專心聆聽導師發音,再隨着經典粵語流行曲《數字人生》的節奏,練習咬字。
廣東話的九聲六調難倒不少人,抵港人才也不例外。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深明他們的需要,遂與香港文匯管理學院合作舉辦常規廣東話課程,協助他們學習粵語,盡快適應和融入香港生活。
日常對話 靈活運用
為期兩個多月的課程共12節,以圍繞日常生活的主題教授廣東話用語和句式,涵蓋交通、購物、美食、職場等,並鼓勵學員分組交流,建立信心。
導師陳泳因說:「學習任何語言不外乎多聽多說。我們設計了多個生活和工作場景,例如讓學員訪問同學付款方式的使用習慣;而『香』、『商場』等字詞對他們來說有難度,我們也特別加強練習。」
學員完成課程並通過考試,更可獲頒發證書。
互動學習 糾正發音
36歲的周錫晨來自上海,去年10月經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來港。他曾試用手機應用程式學習廣東話,但效果一般。
「很多時候碰到一些問題,沒有人可以幫我解答。手機應用程式的口音有點像機器人,我的同事經常說,你怎麼說的是機器人版的廣東話?」
周錫晨的工作是協助企業建立數據中心,常接觸香港客戶。他說不單要適應香港的生活,還要融入,希望透過報讀廣東話課程學好本地語言和文化。
「一些本地廣東話用語跟普通話有較大差異,這是我學習的一個難點。此外,說普通話時,嘴巴肌肉不會動得太厲害,但廣東話可能有很多口型。」周錫晨認為,上課能讓他找出和糾正發音的不足之處。
細心策劃 滿足所需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早於4月已曾舉辦粵語體驗課,讓新抵港人才透過對話訓練,掌握廣東話的日常應用和技巧。人才辦總監劉鎮漢指反應非常好,於是陸續推出長期課程。
「我們曾試驗不同模式,收回的意見中,學員想以輕鬆的模式學習,不要太多人。因此這次推出的廣東話課程是小班教學,只有十多人,也採用較輕鬆手法教學。」
他補充道:「年輕的人才較急切找工作和租屋,有家庭的則重視找工作、找學校和租屋。大家都認為如果能學習廣東話便最好,因此我們下一步計劃為來港人才子女和非華語來港人才開設廣東話課程。」
積極宣傳 全球招才
人才辦除了幫助人才落戶香港,也積極向外宣傳香港優勢。
劉鎮漢形容人才辦目標清晰,根據本港人才清單和調查報告,了解各國人才分布,再制訂每年的出訪計劃。未來一、兩個月起,人才辦將馬不停蹄,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北美,以及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搶人才。
「不論語言方面還是生活習慣,我們都認為馬來西亞是一個很好的市場,擁有商業服務、醫療、資訊科技等方面的人才。歐洲人才分布較分散,主要是人工智能、電子科技方面的人才,其中德國就較多商業服務、科技人才。」
他又說,人才辦成立十個多月以來,最大挑戰是與時間競賽,相信今年年底可達成多項績效指標,包括網頁瀏覽量、社交媒體平台數量、追蹤人數和合作夥伴數量等。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撰文指,若能激活全鏈條金融服務的前端,讓更多私募基金、創投基金、風投基金和長期資金更好支持初創企業,香港的投、產、學、研生態圈將日趨活躍。
此外,政府上周公布即將發行零售銀色債券,陳茂波指零售銀債除了讓金融更普惠,也希望提高市民對基建和可持續發展項目的參與感和獲得感。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月15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科技創新可以推動經濟和產業跨越式的發展,但這股變革動力需要資金的支持,須槓桿金融的力量。前沿科技的研發、轉化到落地應用,從意念醞釀到成果顯現,再到增量發展,往往需要以年計的時間,過程迂迴和充滿挑戰。科企在初創及擴張初期,都是比較脆弱。如何推動資金更精準、更高效配對支持,又滿足資金提供者的風險胃納、對標其重點範疇以及流動性要求,是釋放金融力量支持創科發展、構建蓬勃創科生態圈的關鍵環節。如果能將全鏈條金融服務的前端激活,讓更多私募基金、創投基金、風投基金和長期資金更好支持初創企業,將為本港創科產業化發展注入強大推動力。
上周我出席了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舉辦的首屆香港初創投資和發展高峰論壇,與會者超過四百人,反應非常熱烈。與會的基金代表都看好在港發展的前景,認為香港具備獨特制度優勢,創科生態蓬勃,港投公司又發揮「耐心資本」引領的力量,吸引了更多目標理念相近的創投基金的關注和興趣,加上地緣政治和需要走出國際市場等因素,令一些具潛質的初創科企希望扎根香港,利用香港這個既可兼顧內地業務,又能連通和發展國際市場的平台,以及高水平的學術和基礎科研能力。可以預期,香港的投、產、學、研生態圈將日趨活躍。
創科產業發展要走深走實,除了需要前沿科技,更需要年青敢為的生力軍。今次活動特別邀請了數十位中學同學參與,讓他們有機會向創業者學習和請教。我們更特別預備了最新型號的無人機與同學們自拍,希望他們看到創科如何實實在在地改變生活,帶來更多趣味。「視野是思想的舞台、是創新的泉源」,這些學習、交流和體驗,希望可以燃起他們對未來的夢想和期盼。
創科需要金融的支撐,基礎建設也同樣需要借助金融的力量加速推動。通過不同類型和年期的債券,將尋求長遠和穩定回報的資金,引導往支持不同類型的基礎建設,擴大發展容量,可促進整體經濟更好發展。
上周政府公布即將發行零售銀色債券,為長者提供風險低、回報穩、安全可靠的投資選項。考慮到當前的利息環境和市場情況,包括預期美國聯儲局本周議息後將啟動減息周期等因素,這次銀債訂下了相當吸引的條件和安排,例如利息跟通脹掛鈎並保證不少於四厘。事實上,今年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在今個年度發行500億元零售銀色債券,以及200億元的零售綠色債券及基礎建設債券。除了希望達到讓金融更普惠的目的外,亦是希望提高市民對基建及可持續發展項目的參與感和獲得感。其餘零售債券的發行詳情,將會在未來數月公布。
這次銀債募集所得,會撥入基本工程儲備基金,以支持推進不同的基建項目。認購銀債的長者除了可得到穩定利息收入,也為自己生活的社區和香港的建設作出貢獻,是多贏的投資。
在政府的支持下,更多的公營機構會通過發債或其他方式籌融資,以更好利用市場的資金,推動其不同範疇的工作;今年以來,已有香港機場管理局、市區重建局以及香港房屋協會等。這種槓桿市場資源的籌融資方式,也是借助市場的專業知識和經驗,檢視其項目的財務可行性和合理性。
事實上,一直以來,不論是特區政府或公營機構所發行的債券,均受本地和海外機構投資者的歡迎,錄得以倍數計的超額認購,這些投資者包括銀行、資產管理公司、保險公司、養老基金、官方機構以至家族辦公室等。
持續推動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助力創科產業、基礎建設以至綠色轉型等多個方面的努力,讓香港發展得更快、更好、前景更亮麗。
「三零六二四七零零……」課堂上,十多名學員專心聆聽導師發音,再隨着經典粵語流行曲《數字人生》的節奏,練習咬字。
廣東話的九聲六調難倒不少人,抵港人才也不例外。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深明他們的需要,遂與香港文匯管理學院合作舉辦常規廣東話課程,協助他們學習粵語,盡快適應和融入香港生活。
日常對話 靈活運用
為期兩個多月的課程共12節,以圍繞日常生活的主題教授廣東話用語和句式,涵蓋交通、購物、美食、職場等,並鼓勵學員分組交流,建立信心。
導師陳泳因說:「學習任何語言不外乎多聽多說。我們設計了多個生活和工作場景,例如讓學員訪問同學付款方式的使用習慣;而『香』、『商場』等字詞對他們來說有難度,我們也特別加強練習。」
學員完成課程並通過考試,更可獲頒發證書。
互動學習 糾正發音
36歲的周錫晨來自上海,去年10月經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來港。他曾試用手機應用程式學習廣東話,但效果一般。
「很多時候碰到一些問題,沒有人可以幫我解答。手機應用程式的口音有點像機器人,我的同事經常說,你怎麼說的是機器人版的廣東話?」
周錫晨的工作是協助企業建立數據中心,常接觸香港客戶。他說不單要適應香港的生活,還要融入,希望透過報讀廣東話課程學好本地語言和文化。
「一些本地廣東話用語跟普通話有較大差異,這是我學習的一個難點。此外,說普通話時,嘴巴肌肉不會動得太厲害,但廣東話可能有很多口型。」周錫晨認為,上課能讓他找出和糾正發音的不足之處。
細心策劃 滿足所需
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早於4月已曾舉辦粵語體驗課,讓新抵港人才透過對話訓練,掌握廣東話的日常應用和技巧。人才辦總監劉鎮漢指反應非常好,於是陸續推出長期課程。
「我們曾試驗不同模式,收回的意見中,學員想以輕鬆的模式學習,不要太多人。因此這次推出的廣東話課程是小班教學,只有十多人,也採用較輕鬆手法教學。」
他補充道:「年輕的人才較急切找工作和租屋,有家庭的則重視找工作、找學校和租屋。大家都認為如果能學習廣東話便最好,因此我們下一步計劃為來港人才子女和非華語來港人才開設廣東話課程。」
積極宣傳 全球招才
人才辦除了幫助人才落戶香港,也積極向外宣傳香港優勢。
劉鎮漢形容人才辦目標清晰,根據本港人才清單和調查報告,了解各國人才分布,再制訂每年的出訪計劃。未來一、兩個月起,人才辦將馬不停蹄,到馬來西亞、新加坡、北美,以及英國、德國等歐洲國家搶人才。
「不論語言方面還是生活習慣,我們都認為馬來西亞是一個很好的市場,擁有商業服務、醫療、資訊科技等方面的人才。歐洲人才分布較分散,主要是人工智能、電子科技方面的人才,其中德國就較多商業服務、科技人才。」
他又說,人才辦成立十個多月以來,最大挑戰是與時間競賽,相信今年年底可達成多項績效指標,包括網頁瀏覽量、社交媒體平台數量、追蹤人數和合作夥伴數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