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求變 為發展全力打拼

創新求變 為發展全力打拼

完成西班牙和英國訪問的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兩國政商界都肯定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也認同創科應用與研發是經濟提速發展的關鍵。香港會不斷鞏固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也會創新試新,為國家、為香港的發展全力打拼。

 

以下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9月2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上星期,我先後出訪西班牙馬德里和英國倫敦,一方面帶領本港創科初創代表團,與當地創科界、不同機構、企業和投資界代表交流,開拓新市場、尋找新商機;另一方面,向當地的政商界介紹香港國際金融、航運、貿易和創科中心的最新發展,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新潛力和商機。

 

近年外訪推介香港的最新發展和優勢,都讓海外朋友更深入認識到香港經濟的韌力和機遇,而面對面的交流,有助我們了解當地政商人士眼中的香港,尤其他們對香港的印象、觀感和認識,有助我們更準確擬訂推介的策略和說詞,釋除其疑慮、糾正誤解,更有效說好香港故事。

 

西班牙和英國的政商界都認同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地位,對香港近年在創新科技上的發展和應用,特別是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金融科技、新能源等領域,深感興趣。彼此都認同,創科應用與研發是未來經濟能否提速發展的關鍵。

 

此行代表團包括了從事人工智能、生物科技、金融科技、綠色科技、第三代互聯網等領域的初創企業負責人,他們聚焦研究解決其行業所面對的一些痛點難點,又或市民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難題。我們一起與當地的創科界持份者,包括創科機構、加速器、大專院校,以至投資及工商界會面,進行了深入交流。歐洲不少國家看來都能為這些香港初創企業的技術方案提供應用場景,而部分代表團的初創企業亦已展開了和當地潛在夥伴的業務洽談。

 

歐洲亦十分重視綠色轉型這課題。我向他們介紹了把香港建設成為國際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方面的工作。事實上,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發展在亞洲處於領先地位,而在綠色標準的建立上,更是發揮領導角色,包括公布了一套同時跟內地和歐盟接軌的綠色分類項目,幫助金融機構更好評估不同項目的綠色程度,並利便更多優質綠色項目融資。近日,香港會計師公會公布的可持續披露財務報告準則初稿,亦與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的準則對接,幫助投資者掌握更可靠的環境、社會和管治資訊。

 

我亦向西班牙及英國的政商界介紹了香港在傳統和新興金融服務方面的發展,他們都很感興趣。他們對如何利用香港這個全球唯一同時匯聚內地和國際優勢的金融市場,推動其在中國以及亞洲其他地區業務的發展,表現得非常積極。

 

在不同場合的交流互動中,我感受到西班牙和英國的工商界都十分樂意跟香港建立更深厚的聯繫,表現出強烈的共同合作意願。而正在蓬勃發展的粵港澳大灣區,也是他們希望進一步探索和加速開拓的市場。

 

近年,特區政府透過各項「引進來」和「走出去」的政策和活動,為香港開拓更廣闊的市場和商機、增添新的發展動能,本港經濟正穩步向前發展。我們亦不斷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獨特優勢,敢於創新試新、積極求變。隨着利率下調周期開始,以及內地公布多項大力挺經濟的政策措施,近日金融市場氣氛顯著改善,港股更創出單日成交4,000多億元的新紀錄。

 

在迎來新中國成立75周年之際,讓我們繼續齊心合力為國家、為香港的未來發展全力打拼,並祝願國家在新時代新征程上繼續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地區治理:換新景 暢步行

地區治理:換新景 暢步行

斑駁的瓦片屋頂、古樸的中式家具,昔日圍村風貌,如今以全新姿態在街道上重現。

 

政府一直致力通過美化公共空間和優化街道景觀等措施改善市容。由政務司副司長領導的地區治理專組,積極跟進落實各項地區議題,打造行人友善環境、提升步行體驗正是重點之一。

 

其中,路政署選定荃灣路德圍、中環港外線碼頭、港鐵大圍站進行街道景觀優化工程,為鬧市增添色彩。

 

舊日情懷

 

熙來攘往的路德圍,由多條行人專用街道組成,是區內著名的「食街」,其原址為1960年代清拆的荃灣河背村。路政署以荃灣圍村作美化主題,為尋常的路燈燈柱、花槽等加以點綴,重現圍村建築特色和景致。

 

路政署園境師助理林泳誼說:「花槽貼圖設計模仿舊圍村一些裝潢和傢俬,讓行人仿如置身舊圍村庭院,回望屋內景象一般;而路燈燈柱貼圖,以圍村磚牆、瓦片頂和裝飾性天花作為設計概念。」

 

春天未至,抬頭卻可見木棉「盛放」,原來是行人天橋橋墩上的圖案。

 

林泳誼解釋,鄰近路德圍的港鐵荃灣站一帶,是已搬遷的木棉下村原址,現時仍有不少木棉樹每年在該處開花,吸引紅耳鵯和赤腹松鼠等小動物,遂將這道風景融入天橋橋墩和特色渠蓋,成為路德圍的「打卡位」。

 

另外兩項街道景觀優化工程同樣別出心裁。

 

聯繫市區和離島的中環港外線碼頭,透過淺藍色調展示南丫島漁村文化,又以「珊珊」李麗珊的風帆和長洲平安包等元素呈現喜悅慶典,牛皮廠和齒輪圖案則訴說着坪洲的本地工業歷史。

 

而在港鐵大圍站一帶,可見到在與吐露港相連河道常見的白鷺,以及在香港郊野出沒的果子狸和豹貓等野生動物的圖案,呼應城市河道和躍動郊野主題。

 

巧換新顏

 

路政署多管齊下美化街道景觀,未來全港18區也會陸續換上新面貌。

 

署方計劃分兩階段,為每區兩條行人天橋、隧道等構築物進行翻新和美化,包括修復老化構件、重新粉刷結構表面,以及提升扶手和照明等設施,令道路設施更安全、便利和舒適。首階段的18座構築物工程已展開,預計今年年底前陸續完成。

 

動工前,路政署根據構築物的地點度身訂造設計方案,突顯當區特色,例如觀塘區橫跨協和街的行人天橋以山野遊蹤為美化主題,便是從附近的沈雲山郊遊路線獲得靈感。

 

路政署園境師吳楚翹娓娓道來:「我們在天橋的主要牆身,展示由沈雲山山頂眺望飛鵝山和順利邨的景色,而在無障礙通道牆身,也會有連綿不斷的灌木和樹木圖案,配合郊遊主題,希望令更多市民認識到沈雲山這個獨特而珍貴的觀塘後花園。」

 

吳楚翹又舉例指,另一條位於沙田區、橫過沙田圍路的行人隧道,美化設計糅合該區歷史建築和地標的特色,例如曾大屋、瀝源橋,以及市民在城門河划艇、沿河畔踏單車等元素,構成動靜交織的畫面,體現沙田區傳統文化和都市活力。

 

第二階段的18區構築物翻新美化工程預計明年年初前開展,同年年中前陸續完成。

 

改善路面

 

此外,路政署已展開擴大重鋪行人路路面計劃,重鋪全港40段合共長逾16,700米的行人路,涵蓋中西區金鐘道、油尖旺區梳士巴利道等地,並根據整體路面情況規劃維修保養,為市民提供更佳步行環境。

網球125國際賽獲頒M品牌

網球125國際賽獲頒M品牌

9月30日至10月6日在維多利亞公園網球主場舉行的保誠香港網球125國際賽,獲大型體育活動事務委員會頒授「M」品牌認可。

 

委員會主席吳守基表示,賽事能夠展現香港的活力,為市民帶來多姿多采的體驗,推動香港體育事業發展,鞏固香港國際體育盛事之都的地位。

地區治理:換新景 暢步行

地區治理:換新景 暢步行

斑駁的瓦片屋頂、古樸的中式家具,昔日圍村風貌,如今以全新姿態在街道上重現。

 

政府一直致力通過美化公共空間和優化街道景觀等措施改善市容。由政務司副司長領導的地區治理專組,積極跟進落實各項地區議題,打造行人友善環境、提升步行體驗正是重點之一。

 

其中,路政署選定荃灣路德圍、中環港外線碼頭、港鐵大圍站進行街道景觀優化工程,為鬧市增添色彩。

 

舊日情懷

 

熙來攘往的路德圍,由多條行人專用街道組成,是區內著名的「食街」,其原址為1960年代清拆的荃灣河背村。路政署以荃灣圍村作美化主題,為尋常的路燈燈柱、花槽等加以點綴,重現圍村建築特色和景致。

 

路政署園境師助理林泳誼說:「花槽貼圖設計模仿舊圍村一些裝潢和傢俬,讓行人仿如置身舊圍村庭院,回望屋內景象一般;而路燈燈柱貼圖,以圍村磚牆、瓦片頂和裝飾性天花作為設計概念。」

 

春天未至,抬頭卻可見木棉「盛放」,原來是行人天橋橋墩上的圖案。

 

林泳誼解釋,鄰近路德圍的港鐵荃灣站一帶,是已搬遷的木棉下村原址,現時仍有不少木棉樹每年在該處開花,吸引紅耳鵯和赤腹松鼠等小動物,遂將這道風景融入天橋橋墩和特色渠蓋,成為路德圍的「打卡位」。

 

另外兩項街道景觀優化工程同樣別出心裁。

 

聯繫市區和離島的中環港外線碼頭,透過淺藍色調展示南丫島漁村文化,又以「珊珊」李麗珊的風帆和長洲平安包等元素呈現喜悅慶典,牛皮廠和齒輪圖案則訴說着坪洲的本地工業歷史。

 

而在港鐵大圍站一帶,可見到在與吐露港相連河道常見的白鷺,以及在香港郊野出沒的果子狸和豹貓等野生動物的圖案,呼應城市河道和躍動郊野主題。

 

巧換新顏

 

路政署多管齊下美化街道景觀,未來全港18區也會陸續換上新面貌。

 

署方計劃分兩階段,為每區兩條行人天橋、隧道等構築物進行翻新和美化,包括修復老化構件、重新粉刷結構表面,以及提升扶手和照明等設施,令道路設施更安全、便利和舒適。首階段的18座構築物工程已展開,預計今年年底前陸續完成。

 

動工前,路政署根據構築物的地點度身訂造設計方案,突顯當區特色,例如觀塘區橫跨協和街的行人天橋以山野遊蹤為美化主題,便是從附近的沈雲山郊遊路線獲得靈感。

 

路政署園境師吳楚翹娓娓道來:「我們在天橋的主要牆身,展示由沈雲山山頂眺望飛鵝山和順利邨的景色,而在無障礙通道牆身,也會有連綿不斷的灌木和樹木圖案,配合郊遊主題,希望令更多市民認識到沈雲山這個獨特而珍貴的觀塘後花園。」

 

吳楚翹又舉例指,另一條位於沙田區、橫過沙田圍路的行人隧道,美化設計糅合該區歷史建築和地標的特色,例如曾大屋、瀝源橋,以及市民在城門河划艇、沿河畔踏單車等元素,構成動靜交織的畫面,體現沙田區傳統文化和都市活力。

 

第二階段的18區構築物翻新美化工程預計明年年初前開展,同年年中前陸續完成。

 

改善路面

 

此外,路政署已展開擴大重鋪行人路路面計劃,重鋪全港40段合共長逾16,700米的行人路,涵蓋中西區金鐘道、油尖旺區梳士巴利道等地,並根據整體路面情況規劃維修保養,為市民提供更佳步行環境。

新滘西村碼頭配套完善 便利市民

新滘西村碼頭配套完善 便利市民

透過改善碼頭計劃重建的西貢新滘西村碼頭日前正式啟用,發展局局長甯漢豪撰文介紹碼頭的新增泊位、環保設計和配套設施,並闡述改善碼頭計劃的最新進展。

 

改善碼頭計劃現時涵蓋23個公眾碼頭,其中兩個碼頭已經啟用、十個正在興建,其餘則在規劃及工程設計階段,當局會適時有序推展。

 

以下是發展局局長甯漢豪9月29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附短片):

 

為方便偏遠地區的居民和遊客出行及漁民作業需要,政府推展改善碼頭計劃,透過重建或增建公共碼頭,及提升碼頭設施,改善新界及離島偏遠地方的對外海上交通,同時配合本地藍綠旅遊發展。繼南丫島北角碼頭在2022年年底率先啟用,西貢新滘西村碼頭亦於9月21日正式啟用。今次,我邀請了發展局及土木工程拓展署同事為大家介紹新滘西村碼頭及改善碼頭計劃的最新進展。

 

新滘西村碼頭增泊位 優化配套設施

 

發展局助理秘書長(工務政策)梁卓琳表示,滘西村碼頭位於西貢區滘西洲南端,現時有一條往來西貢、滘西村及糧船灣的街渡於周末及假日營運。舊滘西村碼頭泊位水深不足,低潮時船隻難以靠泊,而且碼頭面積細小,只有一個簡陋泊位,在假期或節日碼頭使用量高,特別是每年慶祝洪聖誕時,設施往往未能配合需求。

 

土拓署工程師梁國華表示,針對舊碼頭的不足,重建後的新碼頭既改善了泊位水深,又設有三個泊位,其中一個設有斜道,方便有需要乘客上落。新碼頭亦提供多元化的配套設施,包括上蓋、座椅、飲水機、充電設施、Wi-Fi及電子顯示屏等,方便使用者及豐富其體驗。另外,為切合滘西村的漁村歷史特色,欄杆採用帆船圖案,代表捕魚作業、以船為家的漁民。我們又與村民合作,在電箱上添上美麗彩繪,描畫了村民對滘西村的印象,為碼頭增添色彩和當地情懷。

 

新碼頭廣受村民及街渡營辦商歡迎

 

在該處經營街渡的翠華船務(香港)有限公司業務拓展經理陳子俊對新碼頭相當滿意,表示新碼頭各方面都比舊碼頭優勝,例如泊位面積更大,解決了舊碼頭不能側泊的缺點,而且水深足夠,船隻在低潮時也能夠安全停泊。

 

滘西漁民代表羅有妹指新碼頭讓村民上落船隻更為方便,他感謝政府推展改善碼頭計劃,照顧偏遠地區居民的需要。滘西村村民布先生表示,舊碼頭面積細小、水深不足,消防船難以靠泊,當有意外發生時,要以接駁船運送村民至消防船,村民或未能得到及時援助。他亦非常欣賞新碼頭的無障礙設施,能輔助輪椅上人士上落船隻,確保安全。

 

施工期採取緩解環境影響措施

 

新碼頭在設計時已充分考慮環保及可持續發展元素,善用自然光及環保物料,並採用強化玻璃及環保木條建造碼頭上蓋。上蓋亦安裝了太陽能發電板,而碼頭的照明系統會因應不同時段自動調節光度,節省能源。

 

滘西村碼頭位於香港地質公園內,鄰近滘西魚類養殖區。在施工期間,除了採取緩解環境影響措施,例如安裝隔泥網、定期監測水質外,亦大量採用預製組件興建碼頭的混凝土及鋼結構,不單能減低現場施工對環境及生態造成的影響,也避免工程進度受潮汐漲退等因素影響,提升工程質量及安全。對比傳統在現場澆灌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採用預製組件能大大縮短碼頭主體結構的建造工期。

 

八個新碼頭年底至2025年陸續竣工

 

改善碼頭計劃現時涵蓋23個公眾碼頭,其中兩個碼頭已經啟用;十個碼頭正在興建,當中八個將於今年底至2025年期間陸續完成,包括大埔區的荔枝莊碼頭、深涌碼頭、三門仔村碼頭、馬料水渡輪碼頭、西貢區糧船灣碼頭、大嶼山二澳碼頭、馬灣涌碼頭及馬灣石仔灣碼頭;而南丫島榕樹灣碼頭及長洲西灣碼頭則預計於2026年完成。另外,大澳公眾碼頭的改善工程亦將於年底展開;其餘碼頭正在規劃及工程設計階段,會適時有序地推展。

 

因應人流增泊位 改善碼頭設備

 

荔枝莊碼頭位於地質公園內,因美麗的地質步道而深受歡迎,惟現有碼頭已使用超過60年,需要重建以有效改善碼頭的結構狀況和設施。改善工程將於今年年底完成,新碼頭提供兩個泊位,其中一個採用浮動平台設計,可隨水位升降,方便船隻泊岸及乘客上落。

 

另一個將於2025年完成的新糧船灣碼頭,同樣位於地質公園內,附近有一座歷史悠久的天后宮,每年天后誕慶祝活動及兩年一次的大型天后出巡慶典,都吸引大量遊人前往。現有碼頭面積細小,只有一個泊位,而且水深不足,低潮時難以靠泊,在節日、假期及周末使用量較高時往往未能配合需求。有見及此,新碼頭將提供四個水深足夠的泊位以應對節慶期間的龐大客量。

 

馬料水新渡輪碼頭同樣將於2025年完成改善工程。現有碼頭提供街渡服務前往多個熱門景點,例如荔枝莊、深涌及東平洲。由於周末及假日遊人眾多,現時的兩個泊位不勝負荷。為應付其高使用量,碼頭附近會增建浮動平台,以提供兩個額外泊位和其他碼頭設施,有助分流客量。

 

最後,我誠邀大家關注新推出的改善碼頭計劃網站及社交媒體平台,以了解計劃的最新動態,以及這些碼頭附近的特色景點和活動。

地區治理:換新景 暢步行

地區治理:換新景 暢步行

斑駁的瓦片屋頂、古樸的中式家具,昔日圍村風貌,如今以全新姿態在街道上重現。

 

政府一直致力通過美化公共空間和優化街道景觀等措施改善市容。由政務司副司長領導的地區治理專組,積極跟進落實各項地區議題,打造行人友善環境、提升步行體驗正是重點之一。

 

其中,路政署選定荃灣路德圍、中環港外線碼頭、港鐵大圍站進行街道景觀優化工程,為鬧市增添色彩。

 

舊日情懷

 

熙來攘往的路德圍,由多條行人專用街道組成,是區內著名的「食街」,其原址為1960年代清拆的荃灣河背村。路政署以荃灣圍村作美化主題,為尋常的路燈燈柱、花槽等加以點綴,重現圍村建築特色和景致。

 

路政署園境師助理林泳誼說:「花槽貼圖設計模仿舊圍村一些裝潢和傢俬,讓行人仿如置身舊圍村庭院,回望屋內景象一般;而路燈燈柱貼圖,以圍村磚牆、瓦片頂和裝飾性天花作為設計概念。」

 

春天未至,抬頭卻可見木棉「盛放」,原來是行人天橋橋墩上的圖案。

 

林泳誼解釋,鄰近路德圍的港鐵荃灣站一帶,是已搬遷的木棉下村原址,現時仍有不少木棉樹每年在該處開花,吸引紅耳鵯和赤腹松鼠等小動物,遂將這道風景融入天橋橋墩和特色渠蓋,成為路德圍的「打卡位」。

 

另外兩項街道景觀優化工程同樣別出心裁。

 

聯繫市區和離島的中環港外線碼頭,透過淺藍色調展示南丫島漁村文化,又以「珊珊」李麗珊的風帆和長洲平安包等元素呈現喜悅慶典,牛皮廠和齒輪圖案則訴說着坪洲的本地工業歷史。

 

而在港鐵大圍站一帶,可見到在與吐露港相連河道常見的白鷺,以及在香港郊野出沒的果子狸和豹貓等野生動物的圖案,呼應城市河道和躍動郊野主題。

 

巧換新顏

 

路政署多管齊下美化街道景觀,未來全港18區也會陸續換上新面貌。

 

署方計劃分兩階段,為每區兩條行人天橋、隧道等構築物進行翻新和美化,包括修復老化構件、重新粉刷結構表面,以及提升扶手和照明等設施,令道路設施更安全、便利和舒適。首階段的18座構築物工程已展開,預計今年年底前陸續完成。

 

動工前,路政署根據構築物的地點度身訂造設計方案,突顯當區特色,例如觀塘區橫跨協和街的行人天橋以山野遊蹤為美化主題,便是從附近的沈雲山郊遊路線獲得靈感。

 

路政署園境師吳楚翹娓娓道來:「我們在天橋的主要牆身,展示由沈雲山山頂眺望飛鵝山和順利邨的景色,而在無障礙通道牆身,也會有連綿不斷的灌木和樹木圖案,配合郊遊主題,希望令更多市民認識到沈雲山這個獨特而珍貴的觀塘後花園。」

 

吳楚翹又舉例指,另一條位於沙田區、橫過沙田圍路的行人隧道,美化設計糅合該區歷史建築和地標的特色,例如曾大屋、瀝源橋,以及市民在城門河划艇、沿河畔踏單車等元素,構成動靜交織的畫面,體現沙田區傳統文化和都市活力。

 

第二階段的18區構築物翻新美化工程預計明年年初前開展,同年年中前陸續完成。

 

改善路面

 

此外,路政署已展開擴大重鋪行人路路面計劃,重鋪全港40段合共長逾16,700米的行人路,涵蓋中西區金鐘道、油尖旺區梳士巴利道等地,並根據整體路面情況規劃維修保養,為市民提供更佳步行環境。

特首將出席國慶升旗禮和酒會

特首將出席國慶升旗禮和酒會

行政長官李家超和政府高層官員將於10月1日出席升旗儀式和國慶酒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

 

升旗儀式當日上午8時在灣仔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外的金紫荊廣場舉行,社會賢達和制服團隊成員將會出席,現場不設公眾觀禮區。警察樂隊將會奏樂,在歌唱家陳永和譚樂軒的領唱下,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和皇仁書院合唱團會獻唱國歌,特區政府紀律部隊會在空中和海上敬禮。

 

升旗儀式結束後,特區政府會在會展三樓大會堂舉行國慶酒會,由李家超主禮。

 

慶祝活動舉行期間,警方會在金紫荊廣場一帶實施特別交通安排。

地區治理:換新景 暢步行

地區治理:換新景 暢步行

斑駁的瓦片屋頂、古樸的中式家具,昔日圍村風貌,如今以全新姿態在街道上重現。

 

政府一直致力通過美化公共空間和優化街道景觀等措施改善市容。由政務司副司長領導的地區治理專組,積極跟進落實各項地區議題,打造行人友善環境、提升步行體驗正是重點之一。

 

其中,路政署選定荃灣路德圍、中環港外線碼頭、港鐵大圍站進行街道景觀優化工程,為鬧市增添色彩。

 

舊日情懷

 

熙來攘往的路德圍,由多條行人專用街道組成,是區內著名的「食街」,其原址為1960年代清拆的荃灣河背村。路政署以荃灣圍村作美化主題,為尋常的路燈燈柱、花槽等加以點綴,重現圍村建築特色和景致。

 

路政署園境師助理林泳誼說:「花槽貼圖設計模仿舊圍村一些裝潢和傢俬,讓行人仿如置身舊圍村庭院,回望屋內景象一般;而路燈燈柱貼圖,以圍村磚牆、瓦片頂和裝飾性天花作為設計概念。」

 

春天未至,抬頭卻可見木棉「盛放」,原來是行人天橋橋墩上的圖案。

 

林泳誼解釋,鄰近路德圍的港鐵荃灣站一帶,是已搬遷的木棉下村原址,現時仍有不少木棉樹每年在該處開花,吸引紅耳鵯和赤腹松鼠等小動物,遂將這道風景融入天橋橋墩和特色渠蓋,成為路德圍的「打卡位」。

 

另外兩項街道景觀優化工程同樣別出心裁。

 

聯繫市區和離島的中環港外線碼頭,透過淺藍色調展示南丫島漁村文化,又以「珊珊」李麗珊的風帆和長洲平安包等元素呈現喜悅慶典,牛皮廠和齒輪圖案則訴說着坪洲的本地工業歷史。

 

而在港鐵大圍站一帶,可見到在與吐露港相連河道常見的白鷺,以及在香港郊野出沒的果子狸和豹貓等野生動物的圖案,呼應城市河道和躍動郊野主題。

 

巧換新顏

 

路政署多管齊下美化街道景觀,未來全港18區也會陸續換上新面貌。

 

署方計劃分兩階段,為每區兩條行人天橋、隧道等構築物進行翻新和美化,包括修復老化構件、重新粉刷結構表面,以及提升扶手和照明等設施,令道路設施更安全、便利和舒適。首階段的18座構築物工程已展開,預計今年年底前陸續完成。

 

動工前,路政署根據構築物的地點度身訂造設計方案,突顯當區特色,例如觀塘區橫跨協和街的行人天橋以山野遊蹤為美化主題,便是從附近的沈雲山郊遊路線獲得靈感。

 

路政署園境師吳楚翹娓娓道來:「我們在天橋的主要牆身,展示由沈雲山山頂眺望飛鵝山和順利邨的景色,而在無障礙通道牆身,也會有連綿不斷的灌木和樹木圖案,配合郊遊主題,希望令更多市民認識到沈雲山這個獨特而珍貴的觀塘後花園。」

 

吳楚翹又舉例指,另一條位於沙田區、橫過沙田圍路的行人隧道,美化設計糅合該區歷史建築和地標的特色,例如曾大屋、瀝源橋,以及市民在城門河划艇、沿河畔踏單車等元素,構成動靜交織的畫面,體現沙田區傳統文化和都市活力。

 

第二階段的18區構築物翻新美化工程預計明年年初前開展,同年年中前陸續完成。

 

改善路面

 

此外,路政署已展開擴大重鋪行人路路面計劃,重鋪全港40段合共長逾16,700米的行人路,涵蓋中西區金鐘道、油尖旺區梳士巴利道等地,並根據整體路面情況規劃維修保養,為市民提供更佳步行環境。

税收徵管論壇促進國際合作

税收徵管論壇促進國際合作

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回顧香港主辦「一帶一路」税收徵管合作論壇的成果,包括與土耳其簽署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税協定,以及與廣東省、深圳市、澳門特區簽署《税收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四方合作備忘錄》。

 

他表示,論壇吸引約500名來自近5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税務官員、税務專家,以及國際組織、學術機構和企業代表參加,場面熱鬧,與會人士深入討論多個税務管理議題,積極探索創新解決策略,互動氣氛濃厚。

 

以下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9月28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一連三日的第五屆「一帶一路」税收徵管合作論壇於9月26日圓滿閉幕。我很高興這項國際税收界年度盛事首次落戶香港,這突顯香港在促進「一帶一路」沿線經濟體、企業和人民之間的合作和價值創造方面,擔當獨特門戶的角色。

 

税收徵管對一個經濟體的可持續發展起關鍵性作用。税收能為政府提供穩定的收入,以支持公共服務和基礎建設,並推動社會經濟發展。另一方面,一個公平且透明的税收制度,有助促進投資者、政府和納税人之間的信任。隨着經濟全球化和商業模式持續演變,各經濟體必須深化税收徵管合作,共同構建友好型税收環境。香港的税制清晰、高效,且符合國際標準,享譽國際,創造了有利的營商環境。作為自由和多邊貿易的倡導者,香港一直支持和積極參與國際税務合作。

 

我們作為國際社會負責任的一員,一直致力遵從國際税務標準,包括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制定的侵蝕税基及轉移利潤框架,以及税務資料交換標準。這不僅體現香港對全球税務合作的重視,亦反映我們在促進提升税務透明度和打擊跨境逃税活動的堅定決心。香港會繼續提供一個公平和透明的税務環境,並維持簡單低税制,以鞏固企業和投資者的信心,維護香港作為國際金融和貿易中心的聲譽和競爭力。

 

本屆論壇吸引了約500位來自近50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地區的税務官員、税務專家,以及國際組織、學術機構和企業代表參加,場面熱鬧。論壇以「深化税收徵管合作 服務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為主題,與會人士共同就多個税務管理的複雜議題進行深入討論,並積極探索創新解決策略,互動氣氛濃厚。

 

國家税務總局局長胡靜林在開幕式主旨演講中提到,各國税收制度和徵收管理的差異性對跨境貿易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具有重要影響,深化税收徵管合作對消除跨境貿易投資壁壘、促進全球經濟包容性增長、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具有重大意義。

 

在論壇期間,我分別與哈薩克斯坦、馬爾代夫、塔吉克斯坦和土耳其的代表舉行了雙邊會議,討論深化在國際及「一帶一路」層面的税務合作。此外,我亦與土耳其税務局局長Bekir Bayrakdar分別代表兩地政府在論壇上簽署全面性避免雙重課税協定,是香港簽署的第51份全面性協定。全面性協定清楚闡明締約税務管轄區徵税權的分配,有助提高跨境活動所產生的税務負擔的明確性和可預計性,減少出現雙重徵税的情況,從而減輕個人及企業的税務負擔,有利於雙邊貿易和投資。因此,一個廣闊的全面性協定網絡有助提升香港作為商業及投資樞紐的吸引力。我們現正與16個税務管轄區進行磋商,並會加大力度拓展香港的全面性協定網絡,尤其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地區。

 

除了推動國際合作,我們亦致力推動大灣區內的税務合作。於論壇期間,廣東省、深圳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區四地的財税部門簽署了《税收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四方合作備忘錄》。備忘錄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在税收徵管和服務的協調,共同推動四方的經濟合作目標,並提升香港的税務競爭力。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這次香港作為論壇東道主,當然要一盡地主之誼,發揮好客精神,熱情接待來港參與這次盛會的貴賓,向他們介紹香港的特色景點和獨特中西薈萃文化,說好香港故事。我和與會者一起在歡迎晚宴上欣賞了舞獅和變臉表演,亦帶他們參觀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和亞洲首間全球性當代視覺文化博物館M+、乘搭昂坪360纜車俯瞰香港的翠麗郊野,以及乘坐遊輪欣賞維多利亞港的迷人美景,相信他們都感受到香港這活力之都的獨有魅力。

 

論壇能圓滿成功,有賴各合作機構的專業表現與鼎力支持,以及各地朋友積極參與,我謹在此衷心感謝。我希望各與會者今次的香港之行,既豐盛又難忘。展望未來,第六屆及第七屆「一帶一路」税收徵管合作論壇將分別於2025年在尼泊爾和2026年於印尼舉行。我在此預祝未來兩屆論壇順利舉行,各方繼續深化國際税務合作,攜手共建高質量「一帶一路」!

陳茂波晤英國政商界推廣香港

陳茂波晤英國政商界推廣香港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英國倫敦出席圓桌會議和午餐會,與當地金融界領袖、政商界交流,闡述香港發展情況。

 

陳茂波昨日早上出席商界組織The CityUK的圓桌會議,與20多名英國金融界領袖深入交流。他在會上介紹香港的經濟情況,指出香港金融市場不斷改革創新,在股票市場、資產管理、離岸人民幣業務、綠色金融、金融科技均取得不錯的進展,特區政府正積極鞏固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期待與英國的金融界加強合作,推動互惠發展。

 

陳茂波其後出席英國香港工商協會舉辦的午餐會,向約150名英國政商界人士發表演說。他表示,在祖國的堅實支持下,香港經濟穩步發展,正全力推進「八大中心」建設,尤其以金融、創科為未來發展的主要雙引擎。

 

他以綠色金融為例,指出香港正全面發展成國際綠色科技和綠色金融中心,既推動綠色及可持續融資,也全力支持綠色科技的發展,更積極對接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可持續披露財務報告準則等國際綠色標準。此外,他介紹香港創科發展的四大主要領域,以及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耐心資本」如何引導更多私人市場的長期資金投資到策略性產業,以加速推動其生態圈建設。

 

陳茂波星期日下午返抵本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