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餵野鴿新例生效後執法行動加強

禁餵野鴿新例生效後執法行動加強

漁農自然護理署表示,禁止餵飼野生動物的規定8月擴展至涵蓋野鴿後,署方加派人手加強巡查全港多個地方,並採取執法行動;截至昨日,共向39名非法餵飼的人士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

 

新規例8月1日生效,執法人員在新規定生效首個月內先對被發現非法餵飼野生動物或野鴿的人士作口頭警告,上月起對違反禁餵規定的人士即時採取執法行動,不再事先作口頭警告。

 

漁護署和相關部門在元朗明渠、港鐵坑口站附近、金山郊野公園、獅子山郊野公園等過往有非法餵飼活動的地點,向非法餵飼的人士發出定額罰款通知書,其中19張涉及餵飼猴子、16張涉及餵飼野鴿或野鳥、四張涉及餵飼野豬。

 

政府表示,市民如懷疑有人非法餵飼野生動物,可致電1823舉報。

謝展寰視察改善維港沿岸氣味工作

謝展寰視察改善維港沿岸氣味工作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到土瓜灣、深水埗和灣仔海濱一帶,了解改善維港近岸水質及氣味工作的進展。

 

謝展寰實地視察長沙灣海傍一帶,聽取環保署人員介紹渠管錯駁情況和修復進度,並參觀設置於海濱的氣味監測儀器,了解如何實時收集氣味數據,以及檢視識別污染源的創新科技設備。

 

謝展寰欣悉重點地區,包括荃灣、深水埗和九龍城區的整體污染量減少約八成,已超越2022年施政報告訂下今年年底內將個別地區有嚴重氣味問題的排水口污染量減少一半的目標。

 

他隨後視察土木工程拓展署在土瓜灣避風塘進行的生物除污工程,該工程能加快清除沉積物中的有機污染物,有助消除污泥臭味,以進一步改善海傍氣味問題。

 

謝展寰最後前往灣仔海濱,了解該區各項改善水質措施。明年第15屆全國運動會的三項鐵人賽將會在該地點進行。

 

他表示,隨着政府逐步實施一系列水質改善措施,海濱沿岸的水質及氣味均有明顯改善,當局會繼續密切監察沿岸的水質和氣味問題,並積極復修餘下的渠管錯駁,進一步改善沿岸部分地區的水質和殘留氣味。

謝展寰出席港深環保合作專班會議

謝展寰出席港深環保合作專班會議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率團在深圳出席港深環保合作專班會議,與深圳市政府代表團討論堆填區管理、海洋污染防治、新能源跨境運輸等多項共同協作議題。

 

雙方在會議上匯報各項工作進展、交換意見。香港方面,特區政府完成后海灣蠔排數目和位置的凍結調查,會就蠔排的管理工作繼續與深方保持緊密溝通。

 

至於新界東北堆填區,香港已推行一系列改善措施,會與深圳繼續協作,進一步加強堆填區的氣味控制。

 

謝展寰表示,期待繼續通過合作專班進一步加強與深圳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溝通合作,強化環保生態工作,為國家的生態文明建設作出積極貢獻。

專題片探索美麗香港海灣

專題片探索美麗香港海灣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在網誌撰文指,香港和祖國同根同源,同樣重視生態保育。本港海洋石珊瑚種類多達80多種,比整個加勒比海的總和更多;在港棲息的野生動植物不少具高保育價值,例如黑臉琵鷺。自淨化海港計劃全面實施後,維港水質已大幅改善,有利更多海洋生物繁殖與棲息。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該局與環境保護署連同國家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製作了《遇見美麗中國》和《美麗香港系列》專題片,用鏡頭探索、發掘國家和香港的自然生態之美,展現國家和特區政府在污染防治、生態保護、綠色發展等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9月22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作為亞洲國際都會,香港為人熟悉的是高聳入雲的大廈、節奏明快的都市生活。然而,在香港居住的外國人以及遊客,最讓他們印象深刻的是這個現代化城市竟然擁有多元的自然棲息地、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獨特的地質風貌。從繁忙鬧市走進恬靜林間,僅是咫尺之遙,是他們在其他地方很少見到的。我們在香港出生長大的人,反而很多時都不為意香港在城市發展過程中,在保護環境和自然生態方面的成果。

 

香港特區政府重視發展之餘,亦致力保護環境和自然生態,今年3月成立的紅花嶺郊野公園是我們的第25個郊野公園,連同22個特別地區,覆蓋超過40%土地面積,當中包括《拉姆薩爾公約》指定的國際重要濕地、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等。這個比例比很多與香港經濟發展相若的城市優勝,是我們的重要資產。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環境及生態局和環境保護署連同國家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製作了《遇見美麗中國》和《美麗香港系列》專題片,用鏡頭和大家去探索和發掘國家和香港的自然生態之美,帶出在污染防治、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等方面的努力和成就。

 

《遇見美麗中國》系列專題片共有五集,分別以九曲黃河、長江之歌、大漠初心、多彩生命和清新空氣為主題,而環境及生態局製作的《美麗香港系列》同樣有五集,首集播出的是以「美麗香港海灣」為題的專題片。這系列影片展現國家一直高度重視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協同關係,貫徹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

 

香港和祖國同根同源,同樣重視生態保育。香港海域的總面積超過1,600平方公里,海岸線長約1,200公里,雖然只佔全國海洋面積不足1%,卻擁有多處美麗海灣及全國四份之一的海洋物種,當中包括中華白海豚、江豚、綠海龜、馬蹄蟹及珊瑚等。香港東面的大鵬灣及牛尾海水域的水質長期保持優良,擁有豐富的海洋自然資產和生物多樣性,包括海綿、珊瑚及珊瑚礁等海洋生物。該水域內已設有三個法定的海岸公園,以加強保護獨有及珍貴的海洋生態環境。大家未必知道,我們的海洋石珊瑚種類多達80多種,比整個加勒比海的總和更多。

 

香港的自然環境亦孕育豐富多樣的野生動植物,不少具高保育價值的物種,如金錢龜、穿山甲、香港雙足蜥及黑臉琵鷺等,都在此地棲息。這裏的雀鳥種類超過580種,佔國家全國總數約三分之一。不少遊客亦受香港的山徑所吸引,前來尋幽探秘。漫遊麥理浩徑,萬宜地質步道,沿途穿梭世界地質公園,看盡海洋和火山締造的地質奇觀,都是不錯的選擇,亦適合開展各類自然教育、野外研習、自然導賞。

 

在改善污染方面,政府亦作出很多努力。以水質為例,隨着70年代香港城市化進程突飛猛進,維港兩岸人口、商業活動增加,導至排入維港的污水不斷增加。我們透過推行多管齊下的改善措施及工程,從源頭堵截污染物流入港灣。自淨化海港計劃全面實施後,維港水質已大幅改善並逐步回復潔淨,有利於更多海洋生物的繁殖與棲息。曾經因水質欠佳而停辦32年的年度維港渡海泳已經自2011年起復辦,正好見證了維港水質的重大改善變化。

 

過往80至90年代,隨着沙田及大埔新市鎮的發展,區內人口急劇上升。雖然大部分生活廢水經過污水廠二級處理,但因廢水量增加而使水中營養物量大幅上升,使吐露港經常出現紅潮或死魚現象。特區政府推行吐露港行動計劃及多項改善措施,包括擴展及提升污水收集及處理設施、沿雨水渠查找污染源、在城門河河底進行生化處理工程等。現時吐露港及城門河的水質已顯著提升,成為市民休閒、跑步、騎單車、及進行划艇風帆等水上活動的熱點,並曾在此舉辦多項國際比賽,聯繫市民生活及社區。

 

至於空氣質素方面,由回歸初期霧霾日漸嚴重,到2000年代中期站在尖沙咀經常見不到中環的景況,不少人還記憶猶新,《時代週刊》更曾以香港的空氣污染照片作為雜誌封面。今天空氣中的空氣污染物濃度已大幅改善,在尖沙咀因為污染而見不到中環的日子已是歷史。過去兩年,香港的整體空氣質素更是自回歸祖國以來最佳的時刻,充分體現了多年來政府在改善空氣質素方面所作的努力和成果。

 

我希望大家透過「美麗香港海灣」認識香港風景怡人的海灣及海洋生態,並加以探索,更重要是珍視香港生態之美,攜手為自然保育出一分力。展望將來,香港將繼續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緊密合作,共同建設生態保護屏障,構建更美麗的大灣區。

 

祖國地大物博,美景與故事多不勝數。《遇見美麗中國》紀錄片涵蓋污染防治、生態建設與生物多樣性保護、綠色發展、應對氣候變化等多個主題。攝製組深入沙漠、內蒙等偏遠地區,通過生動真實的影像、感人的講述和詳實的案例,讓觀眾一睹國家在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的先進經驗,明白國家對保護自然環境各山河面貌所作的努力和成就,感受山水間的生態文化傳承,以及美麗中國的獨特魅力。

 

《遇見美麗中國》及《美麗香港系列》的首集「美麗香港海灣」昨日在科技大學舉行了首映會,10月會在香港太空館和環保署「源•區」(T•PARK)放映,稍後並會在香港電台電視32台播出,及派發給全港所有中小學播放。《美麗香港系列》的其餘四集有關香港美麗山徑、自然生態、生活環境及氣候變化正在籌備當中,稍後亦會和大家見面。

專題片賀國慶 首映禮今舉行

專題片賀國慶 首映禮今舉行

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環境及生態局、環境保護署連同國家生態環境部宣傳教育中心製作《遇見美麗中國》系列專題片,並於今日在科技大學舉行首映禮。

  

首輯《遇見美麗中國》分五集共75分鐘,以九曲黃河、長江之歌、大漠初心、多彩生命、清新空氣為主題。首映禮播放首四集專題片,以及由局方製作的《美麗香港系列》首集、以美麗香港海灣為題的專題片,展現國家在環境保護的重大成就和貢獻,厚植年輕一代的愛國情懷,讓他們從中了解國家生態文明發展實踐到建設美麗中國的進程,以及國家和特區政府在環境保護和自然保育所作的努力及成果。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致辭時說,《遇見美麗中國》系列專題片讓大家感受國家非凡魅力,同時見證國家在環境保護的重大成就和貢獻。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去年首個全國生態日強調,「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系列專題片正正實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愛護環境教育,別具意義。

  

《美麗香港系列》專題片同樣分五集共75分鐘,介紹回歸以來香港環境如何日臻完善。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表示,專題片展示特區政府在環保和自然保育取得的成果。未來,香港會繼續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緊密合作,共同建設生態保護屏障,構建更美麗的大灣區。

   

《遇見美麗中國》和《美麗香港系列》專題片下月在太空館和環保署「源·區」(T•PARK)播放,稍後在香港電台電視32台播出,並提供影片讓全港中小學下載播放。

颱風摩羯襲港九人傷

颱風摩羯襲港九人傷

颱風「摩羯」逐漸遠離本港,天文台今日下午12時40分改發三號強風信號,取代昨日下午6時20分發出的八號東北烈風或暴風信號。

 

風暴期間,九名市民受傷,於公立醫院急症室接受診治。

 

消防處、政府1823電話中心和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分別收到75宗、41宗和三宗塌樹報告,渠務署確認一宗水浸個案。此外,政府收到一宗山泥傾瀉報告。

 

民政事務總署開放30個臨時庇護中心,共274人入住。

謝展寰訪深圳

謝展寰訪深圳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到深圳考察深圳海吉星國際農産品物流園,就現代物流及農產品批發和交易的最新發展作深入交流。

  

深圳海吉星國際農産品物流園為綜合農産品交易平台,是深圳市唯一的一級農産品批發市場,致力保障深圳、香港及珠三角地區的農産品供應和食品安全。

  

謝展寰在物流園首先聽取工作人員介紹園區的規劃、布局和主要建設,隨後參觀其農產品檢測中心、客服中心和智慧中心,並了解農藥殘留檢測等工作,以及建立産業鏈生態圈等經驗。

 

他又參觀園區內的水果和蔬菜交易區以及國際商品館,了解結算與物流安排。

8月異常炎熱

8月異常炎熱

天文台表示,上月南海北部海面溫度較正常溫暖、華南沿岸低層西南氣流較正常強,該月本港異常炎熱,平均最低氣溫27.7度、平均氣溫29.6度、平均最高氣溫32.3度,較各自正常值高1度、0.9度和1度,分別是有紀錄以來8月的其中一個第二高、第二高和第四高。

 

月內總雨量261.5毫米,只有正常值約58%。今年首八個月累積雨量1,583.4毫米,較同期正常值少約18%。

 

8月3日至9日本港普遍晴朗和持續酷熱;8月5日下午,氣溫上升至全月最高的35.4度。

 

8月14日至21日本港間中有驟雨和狂風雷暴。8月15日、17日至19日,本港普遍錄得逾100毫米雨量,市區、大埔區和沙田區部分地方的雨量更超過200毫米。

 

此外,8月有六個熱帶氣旋影響南海及北太平洋西部。

逾百屋苑獲資助安裝電動車充電器

逾百屋苑獲資助安裝電動車充電器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撰文表示,政府2020年推出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截至今年7月底,106個屋苑停車場已完成安裝工程,另75個屋苑停車場已展開工程,今年年底會有約共33,000個停車位具備充電基礎設施。

 

他指出,過去幾年,電動私家車佔香港新登記私家車的比率顯著上升,由2022年的逾兩成增至現時約七成。除了屋苑,當局正積極推動油站營運商於現有油站內加裝電動車充電器,並在中長線逐步把部分現有油站轉型至快速充電站,以配合電動車普及化。

 

以下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9月1日在網誌發表的文章

政府在2020年10月推出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分兩階段注資35億元資助合資格的現有私人屋苑停車場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方便車主在所居住屋苑的停車位安裝充電器。

 

我今個星期到訪了元朗區、灣仔區和九龍城區三個首批在計劃下安裝了充電基礎設施的屋苑,有屋苑業主委員會形容計劃「無得頂!」。在傾談中,電動車車主們都異口同聲表示在家充電非常方便,放工回家即可充電,而且只需要兩至三日充電一次,每次六至七小時,已足夠日常出行。以往平均每月動輒約3,000至4,000元的汽油費,比現時每月約300元電費超過十倍。

 

在計劃下元朗區的屋苑去年8月完成安裝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涉及逾400個車位,車主只要安裝充電器和聯絡電力公司開電錶戶口便可使用。每個車位都有獨立的電錶顯示用電量,車主會收到獨立的電費單,用電量及收費一目了然。該屋苑業主立案法團表示,自安裝了充電基礎設施的一年間,屋苑的電動車數量由十輛快速上升至100輛,並且還在快速增加中。灣仔區和九龍城區的屋苑則分別於去年11月和今年2月完成安裝充電基礎設施,涉及接近400個車位。同樣地兩個屋苑的業主立案法團/業委會人員均表示屋苑的電動車數量快速增加,現時近四成車主已為車位安裝充電器和使用電動車。

 

訪問中有屋苑車主表示在政府推出資助計劃前已轉用電動車,因為電動車不會排出廢氣,有利環保,作為車主,有責任為保護環境出一分力,所以十二分支持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但另一方面,他們亦關心電動車快速增長,未來需要處理大量充電池。我告訴他們不用擔心,首間主力回收及再造電動車充電池的處理設施已進駐屯門環保園,預計設施2026年初建成,最快年底開始運作。

 

副局長黃淑嫻7月亦出席了將軍澳區在計劃下首個大型屋苑完成安裝充電基礎設施的啟動禮。該屋苑在本年3月完成安裝300個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後,在短短數個月內已有超過80個停車位安裝了電動車充電器。這些數字都說明計劃廣受歡迎,亦有助駕駛人士轉用電動車。

 

要有效推動使用電動車,方便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對車主來說,最方便就是能在自己的停車位充電。有見及此,政府早在2011年便發出《為新建樓宇的停車場提供電動車輛充電設施安裝條件技術指引》,訂明新建樓宇的停車場必須具備可為電動車輛提供充電設備的基礎條件,方可獲給予總樓面面積的豁免,以鼓勵新建私人樓宇停車位配備充電基礎設施。在該指引下現時政府已批出了超過86,200個相關停車位,其中逾35,800個停車位已落成,並備有電動車充電基礎設施。未來所有新建樓宇的停車位,充電基礎設施將會是標準設備。

 

過往我們收到有不少意見反映電動車車主想在現有樓宇的停車位加裝充電設施遇到不少阻力。在香港擁有私家車的戶主一般是少數,在推廣電動車的初期使用電動車的更是少數中之少數。在這個背景下很多業委會都不會批准個別車主在停車位加裝充電設施。更因涉及供電,要拉電線、裝設電錶電箱,甚或一些改建工程,不是個別電動車車主可以處理或解決到的問題。

 

可以預見當電動車的使用慢慢變成主流時,業委會對加裝充電設施的態度便會改變。但為了在推廣電動車的初期協助現有樓宇的停車位加裝充電設施,政府便在2020年10月推出EV屋苑充電易資助計劃。資助計劃自推出以來反應熱烈,截至2023年12月31日截止申請為止,共收到788份申請,環境保護署已在2024年第一季完成審批所有申請,共有724份申請獲批。

 

整個計劃可協助約700個現有私人屋苑停車場,約合共140,000個停車位在2027至28年度加裝充電基礎設施。截至今年7月底,在獲批資助的申請中,有106個屋苑停車場(約16,800個停車位)已完成安裝工程。另外有75個屋苑停車場(約16,200個停車位)已展開安裝工程,今年年底會有約共33,000個停車位具備充電基礎設施。

 

政府另一個方向是透過不同措施牽頭擴展公共充電網絡,並於2021年推出《香港電動車普及化路線圖》,規劃香港在推動使用電動車及其所需配套的長遠政策目標及計劃,當中一個重要策略是把充電服務市場化。政府已於去年年底開始逐步將現有政府停車場電動車充電服務市場化,交由市場營運,並收取充電服務費用。市場持份者在路線圖推出後加快增設充電設施的步伐,預計更多私人停車場營運商亦會在旗下的公共停車場加裝充電器,提供收費電動車充電服務給公眾使用。截至2024年6月,全港共有約8,730個公眾充電器給電動車駕駛者使用,相比2020年年底的不足3,500個增加超過一倍。

 

同時,我們正積極推動油站營運商於現有油站內可用空間加裝電動車充電器,並在中長線逐步把部分現有油站轉型至快速充電站,以配合電動車普及化,目前已批出兩幅地用作電動車充電站。我們會繼續大力推動充電配套擴展,目標是在2027年中前將香港公共和私人充電停車位的總數提升至約20萬個。

 

政府亦正研究如何進一步推動商用車綠色轉型,我們會在今年內制訂全港公共巴士和的士的綠色轉型路線圖和時間表,逐步取代柴油巴士及石油氣的士,並提供配套支持,以實現在2027年年底前投入約700輛電動巴士和約3,000輛電動的士。

 

氣候變化近年日趨嚴重,全球都致力減少碳排放。運輸佔香港總碳排放源約20%,發展綠色運輸是落實減排目標的重要一環。電動車沒有引擎,不會排放路邊空氣污染物,在政府多管齊下的推動下,過去幾年,電動私家車佔香港新登記私家車的比率顯著上升,由2022年的逾兩成上升至現時約七成,即每十輛新登記私家車中有七輛為電動車,增速位世界前列。我們更已定下2035年或之前停止新登記燃油及混合動力私家車的策略和目標,為地球出一分力。

謝展寰晤國家能源局局長

謝展寰晤國家能源局局長

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今日在政府總部與國家能源局局長章建華率領的代表團舉行交流會,就深化能源領域和綠色發展的合作交流和溝通。

 

謝展寰在會上介紹香港減碳策略的最新發展,包括在淨零發電、節能綠建等方面的工作。

 

謝展寰表示,特區政府感謝國家能源局支持香港加快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提升能源供應的質量和效率,從而推動香港邁向碳中和。

 

環境及生態局會繼續與國家能源局在不同層面保持緊密聯繫,在能源領域攜手邁向高質量發展。